English

夏洛蒂美丽孤单的相思

2006-10-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文 杨建民 我有话说

康斯坦丁・黑格

夏洛特・勃朗特画像及签名

夏洛蒂・

勃朗特――《简・爱》的作者,只有过一次极短暂的婚姻。那是在1854年的6月。当时她虽才不过38岁,但却已临近生命的尽头。

夏洛蒂的最著名作品《简・爱》,发表于1847年,距夏洛蒂的婚姻,还有较长一段时间。作品之中,家庭女教师简・爱与主人罗契斯特之间的爱情,是这部著作最重要而动人的篇章。这一场听来、看来都有些惊心动魄的爱情,不仅当时,就在一百多年后的读者看来,也颇受感染和吸引。这时,读者难免会产生一个念头:作者自己,经历过这样的爱情吗?倘没有,那些精致、细微,甚至有些神秘的感受,又是如何神遣般汇到她的笔下?从作者生平看,她的婚姻,显然与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干系。而《简・爱》,又带有明显作者自己生活及认识的痕迹。

这个谜,直到夏洛蒂去世近60年后,才由远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人的捐献中,得以撩开一角面纱。1913年,夏洛蒂曾在布鲁塞尔学习过的寄宿学校教师家的后人,向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捐出了四封有些残损的信件。这些信,是夏洛蒂用法文写给该校教师黑格先生的。信的内容,使人无法怀疑,当时的夏洛蒂与黑格先生之间有过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这爱情,从信中看,又似乎是夏洛蒂孤倔、痛苦,甚至绝望的――单相思。

2004年,距这几封信写作已有160年,夏洛蒂的四封信原件,得以从深藏的博物馆走出,在夏洛蒂位于英国约克郡的故居――这些书信诞生的屋子展出。夏洛蒂在《简・爱》中描述人物爱情感受的谜底,可以由此完全揭开。

那是1842年2月,为了不再去做地位低下的家庭女教师(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在《简・爱》中有强烈反映),勃朗特姊妹打算自己开办一所学校。在姨妈同意提供基金后,夏洛蒂便与妹妹艾米莉(世界名著《呼啸山庄》的作者),到生活费用较低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在黑格夫妇所办的寄宿学校学习。

黑格先生是一位法语教授。他学识渊博,在那里颇有名气,后来成为比利时皇家学院最著名的教授之一。他性格坚强,与《简・爱》中“罗契斯特”颇为相像。夏洛蒂在那里学习期间,他很欣赏其文学才分,并且尽力激励她在文学方面发展。

正因为罗契斯特的欣赏和鼓励,夏洛蒂潜在的文学才能得到激发;他强有力的奇特个性,他的真诚帮助,在追逐超俗精神生活的夏洛蒂心中,自然引发了爱慕之情。但是,他们这种状态却引发了黑格夫人的猜忌,说严重一点,是妒意。

保守的社会氛围,使夏洛蒂难以在此继续生活下去。第二年1月,她回到了故乡。尽管当时处境艰难,夏洛蒂对黑格的思念却丝毫没有减弱。从目前留存的她给黑格的信中可以知道,夏洛蒂先后给黑格写过数封信,间隔时间有数月、半年甚至更久,却似乎没有得到黑格的回音。

现存的信件中,第一封写于1844年7月24日(从内容看,当年5月初,夏洛蒂还写有一信;依常理判断,她从布鲁塞尔刚回家时,也就是1月,应当还有一封表达感谢的信才是)。写这封信,夏洛蒂有一个很好的借口:一位她熟悉的夫人将去布鲁塞尔,“并且很愿意带一封信――我认为不应当忽视给你写信的好机会”。继而,她对黑格长期不回信表示理解。“尽管看到你的信将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也耐心等待着接到你的信,一直到你乐意而且方便给我寄的时候。”

对于两人未来的见面,夏洛蒂抱有很大信心。所以,为了预备见面时可以相互交谈,夏洛蒂每天背诵半页法文:“我喜欢学这个课文――先生――当我读法文的时候,我仿佛在与你交谈……”

信写完了,似乎不经意地,夏洛蒂附了一笔:“我并不请求你很快就给我写信,因为我怕打扰你――但是你心肠很好,不会忘记我总在渴望着信――是的――我非常渴望……”当然,她也担心:“先生――如果我终于收到一封信,如果我认为你是由于怜悯而写――这就使我太痛苦了。”但是,夏洛蒂仍表达出想再见到黑格的信心:“啊,一定有一天会见到你……哪怕时间是短暂的,我也将要再见到你。”

非常可惜,夏洛蒂终于没能见到黑格,连她认为可能使她痛苦、由于“怜悯”而写的信,也没有收到。8月份,她又寄去一封信,没有回音。10月24日,因为有人经过布鲁塞尔,夏洛蒂又赶紧写一封短信,想让人家带给黑格。这封信中最突出的,仍是对黑格回信的等待:“我只要问你,你是否收到5月初和8月的几封信,已经有6个月我等着先生的信,等待6个月,这是很长的时间。然而我并不抱怨。为了一点悲伤,我将得到很多补偿――如果现在你愿意写一封信交给这位先生或是交给他姐姐带给我,不会有误。”

但是,“泰勒先生回来了,我问他是否有我的一封信――‘没有,什么都没有。’‘耐心点,’我说――‘他的姐姐不久就回来。’――泰勒小姐已经回来了。‘黑格先生没有给你带什么,’她说,‘既没有信,也没有消息。’”

已经是第二年1月8日,夏洛蒂又给黑格写信了。因为她托人带的信无疑交到了黑格家里。当然,黑格读了,但是,仍不给带信人一封回信,甚至一点消息。这,叫夏洛蒂多失望啊。她终于压抑不住,她要将自己这么长时间忍耐的苦痛,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

“白天黑夜我既不能休息,也难以安静。如果我睡着了,我就做焦虑的梦,在梦中我见到你对我总是严厉的,总是忧郁的,总是盛怒的。”

其实,现在说什么都是为了表白,都是为了得到,或者维持内心的一脉心火,可怜的夏洛蒂此时完全是乞求了:“先生,穷困的人为了生活不需要多少东西,他们只想要从富人的饭桌上落下的一点面包屑――若是人们拒绝给穷人这些面包屑――他们就会饿死。”

这样的信,无论口吻,无论情感的表达方式,都超出了一个保守社会女子的极限,但夏洛蒂却不顾一切地要将它寄出去。虽然“我隐隐约约意识到:有一些冷酷的,明智的人读到这些信时会说――‘她胡说八道’――为了报复他们――我只希望这些人――把8个月以来我所忍受的痛苦忍受一天……”

这样大大超逾社会道德背景,表达强烈个人情感的信,不回答几乎会杀了写信人。但是,从后面的情形看,黑格是在几乎半年后才用严厉语气回了一封在夏洛蒂看来是“劝告”的信。1845年5月,她马上又写去一信,但这封信现在不存在了。目前留下的最后一封信,是夏洛蒂又忍耐了整整半年后的11月18日写的:

“我尽力了:我找事情做;我坚决不谈论你……但是我克制不了我的惋惜和焦虑――这是令人惭愧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被惋惜和记忆所奴役,被严峻地压迫着自己心灵的强烈顽固思想所奴役。”

但是,就如落水人一样,明知无望,却仍希图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可怜的夏洛蒂,现在就盼着黑格给她写一封信。哪怕随便几个字,都是对她的情感最大的支持:“先生,我恳切地要求你,当你回复这封信的时候,谈谈你自己,不要说我;因为我知道,如果你谈我,就要责怪我,这一次我希望看到你慈祥的面孔。”

“――但是离开布鲁塞尔之后,我一次都没听到说法语――那时它在耳朵里听起来好像音乐――每个字对我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使我想起你――为了你的缘故,我全心全意爱法文。”

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夏洛蒂给黑格的最后一封信。从感觉看去,相当凄绝,又相对平和(较之第三封信)。时间这个利器终于打磨去了感情大部分的锋芒。这样强烈的情感,落得如此结局,真叫人不能不生发无限的感伤。

从后来的情形看,黑格之所以不给夏洛蒂回信,与家庭有关。今天在夏洛蒂家乡展出的信件,大都留有被撕毁的痕迹。据说这是黑格收到信后,为不引起家庭分歧,自己撕毁,丢进废纸篓的。可他多疑的妻子将这些碎纸片拣了出来,重新粘合在一起,作为夏洛蒂企图勾引丈夫的证据。或许,我们后人还真该感谢黑格夫人的妒意,否则,一个卓越小说家极为动人的情书,就不会存留下来,成为我们感知人类苦痛深度和顽强忍耐力量的最佳证据。

或许,正是这样长时间的蕴蓄力量,使得夏洛蒂,一个家境贫寒、身体瘦弱的英国女子,在一年之后,完成了她的传世之作《简・爱》。在这部长篇中,我们读到了主人公最坚定、顽强的意志,见到了简・爱对罗契斯特长久而强烈的心灵感应。这中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包含着大量夏洛蒂自身的切肤感受。从这个角度去看,夏洛蒂长期忍受的精神痛苦,正帮助了她的灵魂升华,使她可以为人类文化宝库奉献一朵珍贵奇葩,这应当是夏洛蒂有所宽慰的。

当然,《简・爱》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与罗契斯特结合了。夏洛蒂,却虽然苦痛求索,可终究了无结果。由此,我们可以领会创作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作品理想表达与现实之残酷的对比。相对于这几封情书表达的情绪,我们这样冷静的话语大约只适合理性分析,要深刻获知人类情感的深度及广度,还是应当进入夏洛蒂情书这类文字中去探寻。这样,我们才能由它沉实的分量和由此激发的动力,领会情感无比珍贵的意义和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