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视角图文并茂

2006-10-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吴书杰 我有话说

《红军画传》,张树德、朱奎玉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一版,55.00元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存续的

时间并不长,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算起,直到1937年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即“八路军”和“新四军”),前后整整10年。这10年时间红军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创建和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第二阶段,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发展,连续粉碎敌人四次反革命大“围剿”;第三阶段,王明“左”倾错误领导者推行冒险主义军事战略,革命战争遭受严重挫折;第四阶段,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第五阶段,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过渡。《红军画传》就是按照上述的五个阶段分章撰述。

两位作者对红军的历史的研究精辟入里,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来。首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艰苦斗争过程,几乎每一支部队都经历了起义暴动、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发展壮大的过程。本书的第一章对每一支红军部队的创立过程及其领导人都有比较全面的阐述。但这种“全面”不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而是有重有轻,就像丹青泼墨有浓有淡一样,作者以毛泽东、朱德同志领导的红四军创立过程为主线,占第一章的前三节篇幅,而其余各部队的创立在第四节以“星火燎原”为节名作综述。其次,一支部队的存在是有形的,而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建军思想是无形的,无产阶级的建军思想是红军的灵魂,而红军的骁勇善战的风貌是无产阶级建军思想的具体体现。作者对无产阶级建军思想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以古田会议为例,作者认为“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红军马克思主义建军路线的形成……是我军建军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作者详述了古田会议决议的五个方面内容(此不赘述)。其三,作者对具体战例了如指掌,体现了作者对红军军事战争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我看了“用兵出神入化”一节,感到作者对毛泽东同志指挥的四渡赤水河,用兵如神的描写十分细致精彩,作者用四幅地图和四幅场景图讲述了四渡赤水河运动战的前后态势。“红军四渡赤水,把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他不明白红军在小小的赤水河边渡来渡去究竟是干什么,他的几十万大军怎么就堵不住几万人的红军,尤其令他大伤脑筋的是,对红军主力到底在哪里始终不得而知,处处上当扑空。”有关这样的战例还很多,我觉得作者不愧是军事专家。

《红军画传》图文并茂。我做了一下统计,全书共有插图620幅,其中人物照片202幅,景物照片194幅,各种地图97幅,实物照片58幅,报刊及各种文字影印件69幅。我个人感兴趣的是人物集体照、地图和文字资料。人物集体照时间、地点、相关人物往往是和某些事件相关联的,地图特别是军事地图可以帮助我们详细了解各战役的战斗经历,文字资料是各种事件的详细说明,也是作者写作内容的客观延伸,细读细品可以深刻了解当时事件的真实过程。我曾经多次参观过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看完这本书,仿佛又一次参观了军事博物馆。

关于红军的书很多,这本书在与同类书相比,在下列两个方面有其特色。其一,“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争。”(见《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587页)这一事例在“烽火仍在燃烧”一节中有详细描写。其二,关于西路军的英雄事迹,因为牵涉的历史问题比较多,在其他书中大都讳莫如深。本书在“西进英勇悲壮”一节给予客观正面的描写和评说:“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一段英勇悲壮的历史,就是红军西路军西进作战的那段历史……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创造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永为革命后人所敬仰。”我曾看过一些关于西路军的材料,至今仍为西路军的悲壮而感动,心里总觉得应该给西路军一个正确的历史评价。这次总算又看到对西路军的正面评价。

当然《红军画传》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地方图文不相匹配,甚至有些出入,例如第31面下方图注文“闽西起义的旧址之一――龙岩城”,事实上当时龙岩城由国民党陈国辉的1个旅把守,从来没有起义过,这幅图要换成龙岩东肖后田村,才能与正文相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