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那个夏天,透明的少年愁

2006-10-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利芳 我有话说

农民工孩子是城市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群落。先定的文化身份已然配置了他们边缘的存在方式。如何让全社会关注起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让现代文明城市以开放和宽容的胸怀接纳这些天真的孩子,让“城与乡”在理解与对话中走向和谐的人际生态,让所有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就是李学斌设计这一作品题旨的基本立场。

现实主义儿童小说虽属儿童文学创作中的重头,但也是最具难点的文体领域。作家所遭遇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所谓的“真实性”问题,这在作品中则最终体现为作家的价值态度和他所赋予生活的文化意义,这是我们判定一部儿童文学是否适宜于孩子的关键指数。毫无疑问,《蔚蓝色的夏天》涉猎了非常现实的题材,它可能关注的生活范围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如何聚焦、取舍,生成审美世界,对作家来说是相当有挑战性的艺术难题。

阅读中,很喜欢作者所采取的自然进入的叙述方式。作品以“我”――乐枭,与弟弟“乐凯”的叙事视线来结构故事的。小说一开笔就是生活在农村的“我与弟弟”之间有趣的童年故事,以及顺带的家庭背景的引出。作家以娴熟的掌控儿童小说叙事的笔力写出了农村孩子的生活内容,并于其中内蕴一种自然谐和的童年意境。然后写孩子们随父母谋生手段的变更来到了城市,他们怎样在“他者”视野中逐步重建自我身份,寻回存在的权利与尊严的过程。小说所指涉的具体现实虽然是深沉而凝重的,而作家以特定的价值立场,所处理的农民孩子的生活视界则是透明的。作品人物虽处身艰难而不颓败,虽受屈辱而不妥协,生活的温暖与感动随处透射于辛苦劳作的日子里,这就是作者所执意表现的普通人性的光辉。

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的审美魅力在于作品所呈现的现实更容易为孩子产生身份认同。一部作品就是作家提供给孩子观看世界的一种角度,通过理解与体验作品主人公所需面对与解决的人生问题,孩子扩展了见识,深化了同情心,同时更让他们替代性地经验生活,学会怎样看待身边的人与事,进而注视与反思自我,累积生存智慧,培养对世界健康的情感与愿望。文学是最便捷最深刻的引领孩子体验世界的方式。李学斌通过乐枭与乐凯的故事,展露出喧嚣的都市中为人们所遮蔽了的平民生活的一角。作家没有以至高的视点去俯视这个家庭,也不采取外来者闯入的视角来惊现它。而是让平凡的生活现实自身敞开,呈现一种质朴而富含尊严的人生姿态,这才是最真实,对孩子最有启示力的有价值的人生。

虽然是儿童小说,解决的主要是儿童问题,但《蔚蓝色的夏天》更深刻的东西是在儿童之外。故事写的是乐枭和乐凯在理解和应对他们自己与环境的过程中自我人格力量的寻觅与获得,故事也表现了外在社会力量对他们的宽容与理解。但作家重彩处理的是农民工自身以他们的社会良心或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这是透明的童年最本源厚重的力量,也是最能引起当下社会文化界慎思的话题。这也是李学斌儿童小说的独特韵味。

《蔚蓝色的夏天》,李学斌著,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13.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