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每一个人都应该嚎叫

2006-10-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林少华 我有话说

《藏獒:在都市中嚎叫》臧杰、薛原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35.00元

偶然得到一本新书,名叫《藏獒:在都市中嚎叫》。随手翻阅之间,忽然

被杨志军一段自述吸引住了。杨志军说他不吃肉。不吃肉的起因是他做过一件“需要忏悔的事”。那是1974年当兵在陕西搞“路线教育”的时候,他所在的村庄一个民办教师因小孩没奶吃而买了一只奶羊。而部队首长认定这只羊是需要割掉的“资本主义尾巴”。于是杨志军带两个民兵在小孩的哭声里拉走了奶羊。后来奶羊随生产队的羊群上山吃草时因乳房被灌木划破而发炎死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吃肉,但我最初只是不吃羊肉,其原因就是这只奶羊的死去和那个孩子的哭声。……我觉得一个人做了坏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如果老天不惩罚,就应该自己惩罚自己。”

事情虽小,却折射出了知识分子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内省、自律、良知和持续行动的毅力。而这正是当今中国多数知识分子所缺乏的。我们大概并不特别缺少出类拔萃的专业知识分子,我们缺少的更是具备这类品质的人文知识分子。好在其中还有一部分清醒的有识之士,他们怀着汹涌的使命意识和深切的文化焦虑,开始在网上以跟帖的形式“嚎叫”了。嚎叫的结果便是这本书:《藏獒:在都市中嚎叫》。

的确是一场漂亮而及时的嚎叫,令人感慨,令人振奋,令人思考。嚎叫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相关的三类:杨志军和他的作品,青岛城市文化的品格和出路,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

先看杨志军和他的作品。这场嚎叫或者说文化讨论是由大漠(臧杰)2004年初的网帖《杨志军:一个青岛作家的困境》引起的,当然围绕杨志军伸展。令人惊奇的是,即使网上这种可以出言无忌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回帖也都是赞扬之声――如果把杨志军比作一片森林,那片森林是那样蓊郁、深邃、静谧而又不时传来悠长而滴血的嚎叫;如果把杨志军比作一道水流,那道水流是那样清澄、纯粹、平和而又不时荡起深沉而刚烈的回声;如果把杨志军比作一方天空,那方天空是那样明净、辽远、安闲而又不时炸响滞重而激越的雷鸣。可以认为,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作家,杨志军更是具有现代性的知识分子。他的博学、睿智、深思、内敛和真诚,说明他是一位出色的学者;而他的良知、操守、信念、执著、悲悯、正义感以及为伸张正义而表现出来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激情和勇气又卓然成就了一位现代骑士。当今作家太多了,可谓恒河沙数。较之那些热衷于炒作的、媚官媚俗媚钱的、忽而上半身忽而下半身写作的作家们,杨志军无疑是风雪荒原上一只仰天长啸的真正的藏獒。杨志军说:“我以为,当作家、学者、教授不再为真理而思考而写作而言说,就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说得好,一针见血!

其次,关于青岛城市文化的品格和出路。几乎所有人都不怀疑青岛是一座美丽迷人的城市,几乎所有人又都不承认青岛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杨志军认为青岛人在古代是非常了不起的,“出海敢破吴王师,守城能攻赵燕军”。精神上也十分强悍,“齐王田横跟皇帝尿不到一个壶里,宁死不相见;五百壮士不受强权的摆布,砍头只当风吹帽”。近代,青岛接受过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的洗礼,有过30年代名人荟萃的文化辉煌,然而一切都风流云散了,留下的只有德国殖民地文化染红的屋顶。由此产生了一个青岛作家的困境。

困境,因何而因?几乎所有的网上发言者都倾向于认为青岛是一座小市民城市,小市民气息浓得呛人。“青岛缺乏城市文化良心的捍卫者,缺乏一种正直的人文精神。这是这座城市最致命的痛,最致命的伤”(大漠)。这方面不仅缺乏倾听者,也缺乏倾诉者,偶有一个倾诉者也因少人倾听而很快陷入困境。

那么――第三――如何才能实现文化崛起、提高青岛城市文化的品格呢?出路当然不止一条,但最要紧的是要有文化上的领军人物,即要有具有良知和勇气、具有强大文化辐射力的人文知识分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世界上有过,近者如2003年、2004年相继去世的萨义德和苏姗・桑塔格。萨义德一生担当弱势者的喉舌,敢于向权势挑战。桑塔格一直以“无畏”和“不倦”震撼这个世界,“确立了严厉的知识分子的标准”。中国也不是没有。且不说“五四”前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和鲁迅,即使近半个世纪也曾一再出现,如马寅初、顾准、张志新。“中国几千万知识分子里要是有一百个张志新,张志新就死不了;要是有一千个马寅初、一千个顾准,中国的灾难至少能减少百分之十”(杨志军)。青岛同样有过:束星北,刘海军笔下的《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中的束星北。这位“集才华、天赋、激情于一身”的“第一才子”,只因其自负与孤傲而成了一次次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瞄准的靶子。

说白了,作为知识分子,一是有精神洁癖――如杨志军所说,“即使所有人都喜欢污浊,我也要洗干净自己的灵魂”;二是敢于嚎叫――“成败荣辱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你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带伤的滴血的嚎叫”。同商场官场茶楼酒肆的喧哗与热闹相比,这种嚎叫显然是孤独的甚至不知趣的。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最可宝贵的呢?所以人人都应该嚎叫,尤其“在都市中嚎叫”,像杨志军、像此书中的大漠们那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