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在美国举行

2006-11-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安锋 我有话说

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共同发起主办的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2006年10月6日至8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为“文学与视觉文化:中国视角与美国视角”,试图检视在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语境下文学和视觉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最新发展,分别通过中国和美国的不同视角来观察和研究文学和视觉文化

。这对当今的全球化时代的信息化、视觉文化和文学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悉,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和北美一些主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文学、文化和传媒研究领域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杜克大学校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名誉博士理查德・布劳德海德因外出临行前专门为会议准备了视屏发言,他在发言中愉快地回忆了今年6月在清华大学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和顾秉林校长亲切会见的情景,同时对不远万里前来出席研讨会的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其他大学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出席会议的美方代表团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杜克大学威廉・莱恩比较文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首,中方代表团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领衔。简短的开幕式致词后,詹姆逊和王宁分别作了主题发言。詹姆逊在发言中旁征博引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商品性(commodification)以及其在后来各个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那里的发挥和阐释;王宁的发言则针对当代文学批评中出现的图像视觉转折现象进行了理论阐释,并认为这种图像转折将在“后理论时代”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多元走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的崛起不会取代传统的文字批评,反而会使得日益缺乏形象力的当代文学批评更具有活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用跨学科的视角和眼光来审视当代文学和视觉文化研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视觉文化与传统的文字文化跨越语言的和文化的边界所形成的互动,具体的议题包括:文学与不同视觉文化形式的互相作用、文化进程和政治进程对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消费的型塑、市场在文学生产和消费中的角色、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与文化研究以及其他人文学科互动交流的有效性等。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取得了预期的积极成果。

第四届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是中美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长期沿袭下来的定期学术交流传统的自然延续。首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1983年在北京举行,由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钱钟书主持,出席会议的中美双方正式代表各十人。该次会议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在80年代的全面复兴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本次会议组织者经过磋商和讨论,初步决定第五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2009年在中国南京大学举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