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近日正式启动

2006-11-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姚向奎 我有话说

3―5年之后,河南省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座神庙、每一口水井,甚至每一首歌谣、每一句俗语都将以数字化形式保存,这个听上去庞大而近似神话的计划日前正在开展中。2006年10月20日上午,教育部重点社科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启动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

工程。

此次河南省民间文化数据库建设,是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此前,河南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举办首届民间艺术节、濒危戏剧汇演和国际中国神话学研讨会等,把保护理念通过不同的形式渗入人群,融入舆论,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并设立专项抢救措施。此次数据库建设启动,就是此项措施的初步体现。该数据库将包含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在民众现实生活中仍发挥作用的各种民间文化,其中重点则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县卷本),该书共收集整理了全省118个县市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

河南大学建校于1912年,早在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1925)之前,就有董作宾、郭绍虞、白寿彝等人在此开展民俗学研究。1931-1934年,学校延揽高亨、姜亮夫、萧一山、蒙文通、邵瑞彭等学者在此开设神话研究、歌谣研究、平民文学研究、民俗学研究等课程,并培养了樊粹庭、蔡衡溪等研究生,在乡村教育运动中对民俗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目前,河南大学民俗学科正以教育部重点社科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筹建中国民间文学数据库、黄河流域民间文化博物馆、中原地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学术对话与交流。其创办刊物有《黄河论坛》,在《河南大学学报》开辟“民间文学研究”专栏。

项目负责人高有鹏教授表示,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项目将在3―5年内对全省范围内的民间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记录、整理、分类;他们将对每一个村庄、每一座神庙、每一口水井,甚至每一首歌谣、每一句俗语进行多媒体材料的数字化保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