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木铎传薪

2006-11-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匡汉 我有话说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江河乃人类的母亲,日月系文明的印鉴。人类文明的核心性问题不在于财富的积贮,而在于精神的拥有。物质变精神,精神则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一种导引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作用于属类,也作用于个人。“大哉乾坤内,吾道常悠悠”,于艰难困厄和苦寂颠踬之中仍能操持真知行与

真精神,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人强大的标志。

在西方哲学一度陷入迷惘、西方人士借助“他者”而进行文化反思时屡屡探究的东西,不难在中国找到答案――这正是使全世界的眼睛足以在当今为之一亮的原因。观我中华民族,绵亘五千年,广袤八万里,列四大文明古国而殊风仅存,虽饱经忧患而其命维新,并由历史和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话语系统。宋代哲人张载(1020-1077)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说恰切地表明了中国人灵台深处的担当意识、民本意识、传承意识和太平意识,也传达了精神传统的千古回响,亮出中国人心底的那一片光明、凝聚和追寻。难怪西方的文化反思出现了东方转向,君不见,欧洲有75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一篇宣言中明示:“最近500年,世界进步很快,源于欧美的科技进步;今后的500年,人类要活得有尊严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东方孔子的文化教育中去”。愈来愈多的学者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博大与和谐,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的确,中国人重其人,重其活得有尊严。为老为释,诗书礼易,汉儒宋贤,程朱陆王,代代所崇尚的,乃是为人谦恭退让,为文道德谋篇,为事格物致知,为民敢歌敢哭,仁、义、礼、智、信五字并言。中国人倡导更高的精神自觉――建立在忧患意识之上的实践理性。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曰“自知不自贱,自爱不自责”,庄子曰“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的贵真也”;由此产生了“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屈原)的艺术,产生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有“志”有“骨”的诗文。自尊、自爱、自强是著诚去伪的人格力量,是并非“遁世”而是“入世”的力量,是真正活得有尊严的力量。也因此,中国人精神上??以求“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始终以立德为第一要义,德不在身而在心,从诗文到教育,亦都崇本息末,以德性化为精魂,为归宿。

中国人重经验,重传统。传统为经验累积而成。一部精神史,昭示天命天运,而与人以共和。国家民族大群之盛衰、治乱、兴亡,众生之贤奸邪正,祸福之忧喜苦乐,万象之是非曲直,经验之一言一行,均化作笔底波澜,构成历史。经验与传统,通心而非通物,也因之,在中国人这里,旧学新知可一脉贯通。朱熹诗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就文化精神而言,“学”惟求旧,“知”惟求新;“学”贵旧传统,“知”期新启发;惟能之有“旧”,始有“新”可达;如此通于地,通于世,斯知常矣,成就了精神与人生之大道。此“大道”为中国人的人文化成,上下古今,春华秋实,进退合一,师法相承,木铎传薪,以不变应万变。正是这种“族”的精神生存方式,这种对文化传统和深层心理的认取,这种不可征服的中国人的脊梁,维系着黄土地上万千群类和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中国人的精神支撑着民族复兴的心路历程。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片大地庄重得足以承载全部生命,也孕育着、丰富着一个民族的品格与精神。中国人的勤劳质朴、绵延世泽、崇尚人伦、见贤思齐、以和为贵、以善相应、求异证同、谦逊仁厚、明体达用以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环球同此凉热”等等的人生观、天下观和行为规范,早已举世誉之。而历代作为“书记官”的贤达,像司马迁那样,擅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把智慧与笃论留在诗文领域,为斯土的往史来路作了忠实见证。史籍昭彰,难以缕举,其精华,是历朝历代意识形态和精神历史的独特产物,不但属于一民族,还属于全人类的文明财富。

鉴古知今,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我们从三千年来主导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诗文名篇中加以遴选,辑成《中国人精神读本》(当代中国出版社),正是为了让我们当代人在对历史的寻踪中,看到千年青史中的云月水心,读到精神建设中的懿范流风,悟到淹贯文史间的东方智慧。这批诗文名篇,有论著,词赋,序跋,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谈等等,譬之山岭脉络,节节生峰,皆独行之文,有为而作,不类常言。虽学派不同,门户有别,却乖于沉思,各有擅场,年经月纬,骈散相宜,骨力开张。所列诗文,依当年陆机《文赋》之概括谛当:“诗缘情而?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法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这也说明先哲前贤从传递精神之火到扬长汉语魅力,多操灵蛇之殊,怀荆山之玉,丰词环调,气焰光彩,值得今人学习、汲取与借鉴。

《中国人精神读本》策划于2003年冬季,经两年的调整篇目,选注校订,终成规模。本书的具体作业,先秦至清代中叶的诗文注释与题解,由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的范松义博士、邓玉环博士完成;晚清至现代的诗文注释与题解,由白烨研究员撰写。尚有不少学者与专家对本书表示关切,惠予教益,亦实深铭感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