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方人民出版社如何应对出版单位转制

2006-11-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天兵 我有话说

图片摄影/田俊

地方人民出版社的改革是当前出版单位转制的焦点。今年5月,中央的人

民出版社被正式确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这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央没有对地方人民出版社的改革作统一的规定,各省人民出版社的改革问题由当地政府党委来决定。目前地方人民社转制主要有四种模式: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转制为企业单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但员工身份转为企业编制;转制为企业单位,但员工身份保留为事业编制。但是,不论地方人民社采用哪一种体制从事经营活动,人民社的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不会改变。在当前出版单位转制的条件下,地方人民社必将承担更多责任,面临更多挑战。地方人民社要想在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强化人民社的阵地意识,调整出版理念。

强化人民社的阵地意识

目前我国28家地方人民出版社大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50多年的出版实践中,各地人民社注重阵地意识,共同塑造了人民社的品牌特色。一提到人民社,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党和国家的主流出版阵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出版政治类通俗读物、理论著作和学术著作等。许多作者也都愿意把政治类书稿交由人民社出版。而一种发行量较大的奶酪类出版物,如果由其他出版社出版,人们肯定无可厚非,但它如果由人民社出版,人们在赞赏人民社的市场意识的同时,也许会产生疑问:人民社也出版这类书?这就是公众心理。事实上,人民社的阵地意识不仅仅是地方人民社出版人的使命和责任,也已经成为人民社的品牌特色。在当前出版单位转制的条件下,地方人民社必须强化阵地意识,维护好人民社的品牌,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传承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互联网的普及等,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作为党和国家、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地方人民社能不能弘扬主旋律,能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不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大问题。与其他一般出版物不同,人民社的出版物,主要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批判各种非正确的思想、观点、倾向等,这些可以通过出版物本身体现出来。而消除书稿中存在的非正确思想、观点、倾向等,抵制宣扬非正确思想、观点、倾向的选题或书稿,则只能通过人民社编辑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因此,人民社编辑只有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才能保证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方面不出问题。

第二,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绝不能唯利是图。毫无疑问,宣传党和国家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传承文化是整个中国出版业的责任,但在当前多数出版单位转制为经营性出版社的条件下,地方人民社在这方面将承担更多的责任。长期以来,与其他多数出版社一样,地方人民社是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这样一种体制来进行经营活动的。地方人民社出版人在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下,撑起了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导向、传承文化这一片蓝天。这是地方人民社的优良传统,今后要继续保持并加以发扬光大。当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经济效益。地方人民出版社也要树立市场意识,在选题策划、作者选择、编辑构思、图书质量、营销宣传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工夫。

第三,在围绕中心工作、为大局服务方面加大力度,增加政治类图书选题的品种和数量,提高此类出版物的质量。地方人民社大多是综合性出版社,图书门类较多,主要有政治、哲学、经济、历史等,政治类图书选题只是其中一类,而且不是较主要的一类。在当前出版单位转制的条件下,地方人民社是否有必要重新定位选题品种、选题结构等,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各地方人民社在编辑力量、作者队伍、出版资源等方面不尽相同,在策划选题、制定选题规划时自然会有所侧重。但我们以为,无论如何,地方人民社今后应增加政治类图书选题的品种,把党的声音、群众的呼声等继续传递给读者。

调整出版理念

出版理念体现的是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出版物特色。在目前文化体制改革向深度、广度逐步推进,出版环境大变革的条件下,如何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调整出版理念,科学制定选题规划,形成图书特色,是摆在地方人民社出版人面前的现实问题。由于各地方人民社的状况不尽相同,出版理念不可能千篇一律。我们以为,地方人民社在调整出版理念时,有必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类出版物也要参与市场竞争。近年来,各地方人民社也一直强调树立市场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情况下往往仅仅考虑政治类出版物如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党和政府的重大举措、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活动等,很少考虑它如何面向市场,面向读者,客观上导致这类出版物大多“贴近”仓库,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导向的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就是阵地。政治类读物只有在市场上发出强音,得到读者的认可,受到读者的欢迎,读者愿意购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科学制定选题规划,量力而行,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出,形成地方人民社图书的品牌特色。其一,就一家地方人民社而言,不可能所有政治类出版物都出版。地方人民社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编辑力量、发行力量、作者资源等因素,科学制定选题规划,优化选题结构,确定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对于任何政治类图书选题,都首先有必要拷问一下:哪些必须出?哪些重点出?哪些选题有助于树立自己标志性的整体形象?这是形成地方人民社政治类图书品牌的关键之一。力所不及的选题,无助于形成品牌特色的选题,即使做了,也是做不好的,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难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二,在围绕中心工作、为大局服务的前提下,面向市场,积极主动地开发适应时代和读者需求的政治类出版物,避免某种情况下可能存在的把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导向的出版物当做花瓶摆设的倾向。其三,地方人民社能否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出版单位转制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人民社这样的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扶持,主要有三方面:项目支持,国家采购,政府加工订货。因此,在制定选题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有利条件,用活、用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

第三,重视部门图书选题。所谓部门图书选题,指的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编写、有比较确定的印数、为政府部门工作服务的图书选题。“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曾是一段时期内地方人民社的一项重要出版原则。辩证地看,这一原则并未过时。围绕本地区中心工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服务是地方人民社的责任之一。地方人民社今后应当重视部门图书的出版工作,充分挖掘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资源,做好部门图书选题的策划组织工作。笔者所在的人民社近年来与本省有关部门合作,出版了3种(套)国家公务员培训教材,总印数近30万册。这3种(套)图书,对促进本省国家公务员教材的建设,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民社虽然很重视部门图书选题的出版工作,但由于部门图书有比较确定的印数,主要由相关部门负责发行,因而对其作用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人以为部门图书策划编辑工作很容易。其实不然。其一,部门图书或是反映部门工作实际,总结部门工作经验,或是配合部门人员职业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是地方人民社为本地区党委和政府部门服务的重要标志之一,本身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效益;其二,从事部门图书选题工作的编辑同样要及时、准确获取相关选题信息,做好营销工作和售后服务工作,而且还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三,部门图书可以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有可能成为地方人民社重要的经济支柱。

第四,完善激励机制。政治类出版物大多是长销书,不是畅销书。由于地方人民社的出版物门类较多,有的还出版教辅图书,这样,社里在对编辑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存在一些矛盾。一本教辅出版物与一本政治类出版物,它们的市场情况无疑有着极大差异。跟其他出版单位一样,不少地方出版社对编辑人员的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都与经济效益挂钩,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对社会效益却没有具体要求。这样,很难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也有人民社根据不同的图书选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弘扬主旋律、承担文化责任的图书选题,即使最终亏本,社里也应给予一些补贴,考核时记入利润。这种做法,有利于鼓励编辑策划编辑此类图书选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值得借鉴。如何制定和完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编辑积极主动地策划编辑政治类图书选题的氛围,是地方人民社做好政治类出版物出版工作的重要方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