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去荒诞斯坦吧

2006-12-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纽约时报书评》选出了2006年10本年度图书,小说和非小说各占五席。由于榜单公布时以书名的字首排序,俄裔美国作家加里・施特恩加特的小说《荒诞斯坦》幸运地列在首席。

《荒诞斯坦》也曾进入中华读书报今年9月刊出的2006年国际新书推荐榜。

五本年度小说中,

有长篇四部,短篇集一本。

五本非小说中,包括时政、回忆录、历史、游记和饮食史作品各一部。

十位作者中有女性四人。但今年美国作家占去九席,仅一人来自苏格兰,远逊于往年水平。

美国的书奖系统不如欧洲发达,《时报书评》的年度图书,往往因此对中间读者更具说服力――它既不同于书店的畅销榜,也非只顾专家胃口的高端排行,而是依该刊始自1972年的惯例,径直由该刊编辑票选而出,对那些不愿流俗,且对书奖和畅销书榜心怀不满的读者,应该是个很好的圣诞假期阅读指南。

可我还不能用“雅俗共赏”来形容这份书单,只能说它不雅不俗,很有个性。

中华读书报自2000年开始,七年来,每年此时均以不小的篇幅加以报道,也是对这种个性情有独钟。

不过,获选图书以往并无数量上的限制,有不足10本的时候,也有十几本的情况出现,颇显自由作风和不拘一格的气质。但最近几年它也堕入数字迷恋,改搞正规化。从2003年开始,《时报书评》已连续三年评出“10”这一整数。从去年开始,亦遵奉“5+5=10”的标准俗套,让小说和非小说平分秋色。

闲话少说,我们来看下面这份书目。

荒诞斯坦Absurdistan加里・施特恩加特(Gary Shteyngart)著

本书的主人公――俄裔美国大胖子米沙・凡伯格为了买一本比利时护照,以便回到纽约,没想到陷在了高加索小国荒诞斯坦,并被该国内战后掌权的大军阀任命为多元文化事务部的部长,上演了一出充满讽刺意味的奇遇记。施特恩加特1972年生于列宁格勒,7岁时移民美国,四年前以处女作《俄罗斯社交新丁手册》(The Russian Debutante's Handbook)大受瞩目。

海佩尔短篇小说集The Collected Stories艾米・海佩尔(Amy Hempel)著

即将年满55岁的海佩尔是美国知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对她感到陌生的中国读者,可以想一下雷蒙・卡佛,两人风格相近,被称为短篇作家中的“极简主义者”。海佩尔于1985年出版首本短篇集《活下去的理由》(Reasons to Live)以来,即大获注目,其中包括她最广为人知的一篇《在艾尔・乔尔森入葬的墓地里》。去年还有新作《婚姻之狗》(The Dog of the Marriage)问世。本书是她以往作品的合集。

皇帝的儿女The Emperor's Children克莱尔・梅萨德(Claire Messud)著

梅萨德是生于1966年的美国新锐女作家,其父是阿尔及利亚移民,母为加拿大人,因此其第三部小说《皇帝的儿女》有资格入围今年英国布克奖的大名单(此奖一向将美国作家排除在外)。小说写一男两女三个年近30的文艺青年,来到纽约的传媒界打拼,但各自遇到从生活到情爱的种种问题,直至“9・11”事件爆发,一切均大为改观。“国王”指的是其中一女的记者父亲,一位“无冕之王”。

大地之貌The Lay of the Land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著

福特是五位入选作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以1986年的《体育记者》(The Sportswriter)和1995年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最为人知。《大地之貌》仍以前述两书中的作家和新泽西房产经纪人弗兰克・巴斯康伯(Frank Bascombe)为主人公,但时光已至2000年深秋,55岁的巴斯康伯的婚姻、家庭和健康都在面临着危机。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激烈变故……

灾难物理学专题Special Topicsin Calamity Physics马丽莎・佩斯尔(Marisha Pessl)著

佩斯尔是生于1977年的女新秀,此乃其小说处女作,引发评论界的惊世之呼。小说图文并茂,以文学经典课的课业提纲结构全书,每章标题均有自《奥塞罗》到《失乐园》的出处,甚至附有考试卷子和佩斯尔自己画的教学图表。故事借一个女高中生蓝蓝・范米尔(Bluevan Meer)之口,叙述校园里的杀人凶案――迷人女教师汉娜离奇暴死。蓝蓝不得不以才智,穿过充满悬疑的文学地图,去找出死亡的真相。

坠入地心Falling through the Earth达妮埃尔・特鲁索尼(Danielle Trussoni)著

一部讲述非凡父女关系的、令人心碎的回忆录。小达妮埃尔的父亲是个越战“地老鼠”(tunnelrat)――专门挖地道袭击越共营地或解救己方战俘的美军士兵,她视之为英雄。但父亲在战后成为酒鬼,到处斗殴,打老婆,因为那噩梦般的地道长存于他心底。母亲离开了,只留下她与恶父同处。她追寻着父亲的人生轨迹。在怒火和泪水的背后,是永不可平复的创伤和伟大的亲情与爱。

塔楼将倾:基地组织及通向“9・11”之路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and the Road to 9/11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著

对大多数人而言,基地组织到“9・11”事件发生时才开始出现。但本书以强有力的证据,指出了西方情报部门多年来对这一极端主义运动的忽视,并着力还原了四个主要人物的人生轨迹――两个恐怖分子:本・拉登和扎瓦赫里,两个反恐情报官:中情局反恐主管约翰・奥尼尔,以及沙特前任情报部门头目特基・艾尔法西尔王子。

五月花号:勇气、团队和战争的故事May flower: A Story of Courage, Community, and War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NathanielPhilbrick)著

菲尔布里克是写海洋历险的好手,2000年曾以《在海中央》(IntheHeartoftheSea)赢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五月花号》以史诗般的气魄和引人入胜的笔法,叙述了北美早期殖民者的传奇史。1620年,201位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船抵达北美,并建立起普利茅斯殖民地,随同他们一起到来的还有勇气、希望、蠢行和战争。

杂食者难为:四种餐食的自然史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迈克尔・波兰(Michael Pollan)著

“晚餐我们该吃什么?”任何动物都会面临这种选择,人类学家称之为“杂食者难为”。人类的顾虑更多。美国人已处饮食紊乱状态,一方面是食物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是吃什么都害怕。畅销书作家迈克尔・波兰将今日食品分做四类,包括麦当劳式的工业化食品和自种自猎的野味,并深入考察了每种食品链的形成过程,以及人类口味的变化对环境的难以估量的影响。

夹缝之地The Places in Between罗瑞・斯图尔特(Rory Stewart)著

英国版的《夹缝之地》曾为苏格兰作家罗瑞・斯图尔特赢得了2005年的翁达杰奖。本书是他2002年徒步穿越阿富汗的记录。他曾翻越积雪深达9英尺的高山,亦曾亲临被塔利班焚毁的村落,造访过在中世纪的文明中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遭遇过英雄和无赖、部落长老和少年士兵、塔利班军官和外国志愿者。这是弥漫着战火、贫穷、传统、友谊,以及些微欢乐的阿富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