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萨冈:追寻逝去的时光

2006-12-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曲遥轩 我有话说

十一月,落叶的季节,转冷的天气使人更想待在屋里,在午后懒懒的阳光里,或者守着台灯,独自静静地阅读。桌上放着新出的一本《肩后――萨冈最后的告白》。洁白的封面,书名两个字的颜色看去像唇膏的红,腰

封则像一袭亮丽的丝质披肩,扉页的咖啡色似乎散发出咖啡的浓香。简洁的设计引来的是关于一个才情万种的法国女作家的恰切想像:手执一杯咖啡的萨冈,虽已是晚年,仍然有无法重复和模仿的风韵,她身旁是自己的一摞小说作品,她在追忆,就从那本最为人所知的《你好,忧愁》谈起……

萨冈年少成名,极早就开始了公众瞩目下的生活。她渴望成功和名声,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正是名声使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关注自己,也开始回避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而长期以来,读者对她本人的好奇,不亚于对她的作品的兴趣。他们总是期待她能够“谈谈自己”。作为一种回馈,萨冈终于用她的最后一本书来完成这样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但她尊重自己长期以来的习惯,谈得很克制,也很谨慎。这本“告白”的目录正是萨冈所发表小说的年表,它想要谈的似乎也只是作为小说家的萨冈。有人也许会质疑,像萨冈这样系统地回顾和评述自己的小说写作史,是否恰恰表现了一种自恋,尽管她总是作出回避关注自我的姿态?如果萨冈面对这一问题,她也许会回答:“我比您更惊讶于自己面对这些署名萨冈的小说时的勇气和毅力。要知道我以前从不看自己写的书。”

人们习惯于从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推想作家本人的生活。这其间毫无疑问有着必然的关联。萨冈所营建的虚拟世界,充斥着一群懂得享受生活的都市男女,他们在衣食无忧中挖掘着生活细腻的层次,诠释着优雅和格调,追求敏感而微妙的爱情体验。他们是一群幻想中的布尔乔亚,轻浮、虚荣、耽于享乐,但有血有肉,分担着一切普通人所具有的恐惧、脆弱和同情。但这一切还只是外表。真正让这个世界不同于现实,不同于其他幻想世界,真正让这个世界具有灵魂和魅力的,是小说家萨冈为它所赋予的节奏、声音和呼吸。这种萨冈式的风格,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法国女性的智慧。它使萨冈处于尤瑟纳尔和杜拉斯之间的某个地带。它品尝、享受着物质世界和身体世界的各种滋味,但它时刻不曾因沉溺而盲目,通向情感和理智世界的门从不曾关闭,在游离于有限和无限之间时发出自己的声响。

萨冈创造了这样一种风格,她似乎正是来自自己作品的背景之中。她和那些红男绿女相熟相知相似,但她又与他们截然不同。理由很简单:她身上有一个明显的标签,那就是――她是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这是一种使她终生投入、终生为之奋斗的身份证明,是她坚守的阵地,是她最乐于也认为最有价值展现的自我。“成为一个作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显然,这是她这本告白中最重要的一句。

“重读自己过去的作品,我时而陷入尴尬的境地,时而又自鸣得意,多少有些飘飘然。”这大概是很多人读自己的文字时经常体会到的感受。很难说一个作家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公允的或者极有见地,但无论作家关于自己的作品说出什么奇谈怪论,只要他/她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阅读的作家,他/她的这些话就无人敢于忽视:它们总是出于某种特殊的、所有局外人都难以体验到的原因,它们也总是能够给我们已有的看法和观点注入新的光亮。

但这又并不是一本自我评论的汇集,尽管萨冈在书中免不了对自己的作品用上一些形容词。当她说某本书“文笔简练,情节曲折动人”时,我不觉得她在自诩,而是觉得这样说显得可爱又有趣,尤其是当我发现,这些形容词不过是此书的花边。那么真正昂贵漂亮的布料是什么呢?就是本书所刻画的这位女性写作者的形象。她手中的作品显然是一种象征――她紧紧地握着自己的这一天职和身份证明。她诉说了自己对文学的最高境界――诗歌创作的梦想,讲述了《你好,忧愁》产生于咖啡馆的午后涂鸦的故事,讲述了《您喜欢勃拉姆斯吗?》写作中的孤独和完成后的恶作剧;她讲述了自己对小说中的人物的感情,她和朋友与家人的相处……她总是从一个话题快速滑向另一个,就像回忆本身具有的特点,就像她说她自己的个性:“有点反复无常,但是到头来却又转变成一个忠贞不渝的人。”

回到这个落叶的十一月吧,就像萨冈在结尾处回到她写作此书时的环境和季节:“我待在洛特河边的那个昔日的小村庄里,这里的天总是十分寒冷而美丽,床脚边壁炉中的火整夜燃烧,不时发出劈劈啪啪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它能温暖我的心房。我想重新找回过去的一切。”对了,重新找回过去的一切,正是对本书的最好概括。

《肩后――萨冈最后的告白》,(法)弗朗索瓦兹・萨冈著,吴康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13.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