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她喝彩

2006-1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建 我有话说

与2005年岁末、至今历历在目的那场15周年纪念晚会不同,此次,接力出版社的勃勃生机不是表现在舞台上员工激情洋溢的表演中,而是员工们面对转企心有定数,波澜不惊的平静上。

在局外人看来,与相当

多的面临转企重大变化的出版社不同,接力社实现单位性质重大改变,似乎在瞬间,时间仅仅两个月,而且,全社上下对此表现出巨大的承受能力。曾经是社长的李元君,如今,似乎是有了一个更超脱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但是,接力社的员工们知道,如今执掌接力社的领导们更清楚,为目前改革冲刺的助跑启动于何时。

1990年,李元君离开广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岗位,到接力社担任社长兼总编辑。刚起步的接力社,只赶上了计划经济的一个“尾巴”,全部固定资产就是一台价值2.5万元的旧柴油机,一辆1.5万元的三轮摩托车。从这里出发,李元君殚精竭虑,接力社的团队,筚路蓝缕。第一个五年,新生的接力社建立编辑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贴近市场开发选题,在竞争中不断进取,发展壮大,站稳了脚跟。接下来的五年,这个在西南边陲的小社,已经孕育着进军全国市场的宏图大略。1995年至1997年,接力社组织的“神脑聪仔”动画工程,积极参与了中国5155动画工程建设,这标志着接力社走上了中国出版的大平台。就在1997年,接力社有46种图书,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桂版优秀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广西“桂花工程奖”等各级各类奖项20个。接力社跻身“全国优秀出版社”行列。在第三个五年,接力社进入了跨越发展期。2001年,经过三年的准备和相应条件成熟,接力社迅速作出战略决策,打破地域局限,集中全社资源,进军北京,抢占文化制高点。北京惠美大厦新进驻的机构中,接力社的第二出版中心闻名遐迩,版权页上写明接力社出品的一般图书,开始源源不断从这里走向全国市场。就在这一年,白冰出任接力社总编辑。人才引进,观念更新,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接力社在渐进中实现了涅。第二出版中心成立一年之后,2002年,一般图书发行码洋为3000万元,2004年即达5400万元,2004年超过了一亿码洋,几乎占据了接力社生产码洋的半壁江山,2005年,达到1.46亿元,超过了接力社文教图书发货码洋。五年间,在出版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中,接力社完成了再造一个新接力社的目标。15年间,接力社资产总额比成立时增长了96倍,固定资产总额增长2920倍,国有资产增值211倍。据图书零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到2005年9月,接力社在全国573家出版社中,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达3.8%,位居全国第三;文学图书占有率为1.58%,位居全国第11名;总体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26位。

数据是严谨的,数字是简洁的,在它们背后,是创业者的艰辛,是发生在接力团队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要不断挑战自己。永远要自觉地抛弃自己所谓的业绩,才能进步。”李元君这样要求自己领导的团队,她自己更是这样实践着。

当年上任伊始,李元君为自己提出三个目标:班子要团结;在社内培育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经过15年的努力,接力社品牌效应初步呈现,创新机制,经营和行政管理水平跃升新台阶。出版社在人力资源、国际合作资源、营销网络资源、市场发行资源、图书品牌资源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积累。建社初期提出的“团结、进取、创新、求实”理念已成为接力团队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建立起来的选题三级两次论证制、项目竞标制、生产流程制、激励制约机制、责权利统一的项目负责制,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企业的责任者、协调者和参与者,每一个图书项目责任人在全社总的生产规划指导和协调下,必须实施和监管他所负责的图书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图书的生产计划、营销策划、成本核算、货款回笼这些编辑们过去从不过问的程序都落实到了项目负责人。图书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围绕着这些项目并为其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和谐不悖。接力社初具自立于出版之林的能力。

一年前,在接力社成立15年的时候,李元君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评价:“到现在为止,我认为,我当年的三大改革目标都已经实现了。”那次,来自全国的同行聚首在接力社,探讨出版社的发展,分享着接力社成功的喜悦,大家都没有察觉,就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经过深思熟虑,李元君的心中,又一个挑战自己的构想已经成熟,并已经开始实施。

李元君决定辞去接力社社长之职,把担子交到下一任社长手里。为了过渡平稳,她对上上下下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说服工作甚至长达一年。在执掌接力社16年之后,今年8月,她将社长的担子交给了黄俭,一个大学毕业就来到接力社,从编辑做起,年纪不大,但堪称接力社元老的少帅。

殷殷期望,拳拳之忱,让接任的黄俭和接力社的全体员工再次感受到了李元君的胸怀和品格。在谈到如何握住前任交过来的“接力棒”,不负李元君及全体接力人的厚望时,这位与李元君一路走过来的继任者说,十几年坚持不懈地打造的“追求卓越,追求合作”的企业文化,是李元君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元君离任了,但接力社的出版理念、管理理念、人才观、市场观不会变。接力社的团队是李元君为接力社积攒的另一笔财富,多年来五湖四海的人能走到一起,全心全意地为接力社的发展贡献力量。有这支团队,我就有信心。总编辑白冰评价这位事业上的伙伴:李元君是一个不断进取和创新的人,每天都在思考新问题,尝试新做法。总能抓住最合适的时机,做最合适的事情,她有男人的胸襟,女人的细腻。她为出版社的平稳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留下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在李元君离任三个月后,接力社在重大变化发生之时保持的状态,为接力社的“李元君时代”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