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原上的“掘金蚂蚁”

2006-1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中国藏学出版社很小。小到寻不见出版社的招牌。在北京北四环东路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楼里,出版社仅占据了一个楼层,要仔细辨别电梯口各单位的指示牌,才能找到出版社的“藏身之地”;然而中国藏学出版社又很大。大到他们所出版的图书品种之丰富、质量之上乘、影响之广泛,超出我们的想象。

作家马丽华在

这里的身份是中国藏学出版社的总编辑。她的办公室也没有挂牌。推开423的房门,能看到狭小的空间,堆积着各类书籍。这里产生的思想却是深刻而无比广博,以至与西藏有关的一切几乎都能涵盖,都能涉及,都能有所得。

20年了,中国藏学出版社出落成健康成熟的少女,日渐显出她的绰约丰姿。

坚守学术品牌出版阵地

20年来,藏学出版社陆续推出藏文版的《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对勘本,124部)、《东噶藏学大辞典》、《五明精选丛书》、《当代藏族学者选集》等;汉文版的《现代中国藏学文库》、《西藏地方历史档案》、《汉译国外藏学名著》等,由此形成了经典学术阵容,确立了品牌形象,为解读西藏的历史现状及涉猎多学科领域提供了最佳途径。到藏学出版社采访,总编辑马丽华就说,我们社藏文出版成果突出,你先找社长兼大藏经对勘局负责人周华访谈吧。

周华同时也是藏文专家,他介绍说,过去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近年来除保持原有的学术品位外,同时注重大众藏学,为希望了解西藏的读者提供普及读物。经典学术著作中最值一提的是藏文《大藏经》,这部被国内外学术界一致公认为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藏文大型典籍丛书,经过历次雕版印行,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完善了内容,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交通信息的不便,使得许多版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错字、漏字和衍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文《大藏经》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为了抢救藏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1986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不久,便向国家申报了对勘、整理和出版《中华大藏经》藏文《甘珠尔》、《丹珠尔》对勘本的重大科研项目。他们聘请了几十位藏、汉族学者名流为顾问,聘用了近百名工作人员赴各地搜集、复制《大藏经》版本资料,经过对勘和编校的《丹珠尔》第一部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目前,《丹珠尔》对勘出版工作于2005年8月已全部完成,《甘珠尔》的出版工作将于2008年完成。

《现代中国藏学文库》是中国藏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藏学家(包括港澳台学者)的学术专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藏学文献(包括现代学者辑录的历史文献);译成汉文的藏文学术名著;获得博士学位的藏学论文。丛书体现了藏学研究的最好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开拓涉藏题材大众出版

一方面提倡学者走向大众,一方面引导读者深度阅读。马丽华是这样说的。藏学出版社有一支团结紧张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他们拥有对西藏认知的丰富资源以及人脉关系,在挖掘资源、丰富图书品种上,他们像高原上的“掘金蚂蚁”一样,用敏锐的触角探知不同领域的信息,拭去积压日久的拂尘,淘出沉埋在深处的宝藏。

伴随着开放和青藏铁路的通车,关注和渴望了解西藏的人越来越多。总编辑马丽华说,我们有丰厚的关于西藏方方面面的认知资源和作者资源,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旅游图书产品正是专长。我们要做“深度旅游”,立足做品牌、做专向(西藏)规模、做长期、做权威、做全面。

她的自信不是没有依据的。他们与藏学界一道,在致力于提高国内藏学界整体学术水平的同时,加大了对涉藏题材图书资源的开发力度,出版了一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可读性,能为更多读者所接受的图书,如“马丽华走过西藏纪实”系列及西藏旅游丛书等,使学术经典与大众读物比翼齐飞,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引导广大读者深度欣赏西藏。

据了解,藏学出版社将出版关于西藏全方位的旅游图书,共分三条产品线:实用导游产品,如《西藏旅游手册》、六条黄金旅游线路各一本;西藏文化知识小丛书,主要面向旅游者和供一般读者了解西藏;画册(名景区、名寺、全藏等)。三条产品线构成中国藏学出版社在西藏旅游图书中的重要地位。

“走向大众”,表面看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也许没有几家涉藏题材的出版社像中国藏学出版社这样走得彻底有力。今年年底,他们与西藏自治区科协合作,赶制出一批藏文台历,免费发放到西藏农牧民的手中。其它诸如中小学辅助读本、“藏族农村读物”以及适合藏民阅读的医学知识、科普知识,基本都是免费赠送。

登临彼土辐射海内外

苏格拉底说过,只有写出读者熟悉的东西才能对他们激发冲击,知识无法从死文字中取得。藏学出版社所做的,大概就是架起学者与大众的桥梁,搭建中国与外国交流的平台。他们出版了当代西方藏学家的新著,以及西方人如何看西藏的“旧旅”图书;拂去尘埃,他们如获至宝地发现了《西藏与西藏人》。这是一部由国人用英文向世界揭示的西藏,半个世纪前首印于美国,并影响至今。作者沈宗濂、柳?祺(执笔)在1944年到1949年间身居西藏,依据耳闻目睹的现实,以现代的文体结构、生动幽默的笔墨写成。他们委托柳?祺的女儿柳晓青译成中文,请著名藏学家邓锐龄先生审订,甫一出版,即成畅销。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北美汉藏佛教研究协会主编的《汉藏佛教艺术研究》,凝聚了海内外有志于汉、藏佛学研究诸同好,虽然是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却因学术严谨、新鲜、丰富而行文生动显得格外厚重。

不能不提《西藏贵族世家》。恰如一幅幅浮世绘,这部书揭示了旧西藏领主生活的另一面,为了使这一学术气息浓厚的著作为广大读者接受,汉编部主任冯良一次次和作者次仁央宗商议、修改,逐字逐句地推敲。她的“魔法”表演得如此神奇,《西藏贵族世家》出版后立即销售告罄,并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同时也为“大众藏学”树立了一个样板。

据了解,中国藏学出版社正在筹建英文编辑部,将向国外推介更多的优秀著作。

马丽华的音质淳厚,别有韵味。她讲述中国藏学出版社的种种品牌出版,如数家珍。我问她,这样忙于出版,是否耽搁了自己的创作。毕竟,能在27年创作过程中出版17本涉藏题材图书的中国作家,为数不多。她说,心存遗憾,但是干劲冲天。“西藏是一座领域深广的宝库,我们只是挖了一角。她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出版远远没有达到市场的需求。做出版让我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很有成就感。自己写的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但是别人的书我会毫无保留地推荐,这同样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

我几乎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去相信中国藏学出版社的前景广阔。12月29日,是中国藏学出版社20岁的生日。祝福扎西德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