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林铁钢:踏踏实实地做专业出版

2007-01-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熊彦清 我有话说

中国金融出版社那栋六层灰色砖楼在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并不显眼,但这个118人组成的团队却创下了年销售收入一亿四千三百万的佳绩。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林铁钢在接受采访时重复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专

业”。作为一家专门做金融出版的出版社,是怎样创造这一业绩,2007年又将有怎样的开拓创新呢?

中国金融出版社近几年来,认真研究出版方向和发展道路,认为金融出版社的出路还是在专业出版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出版。林铁钢社长说,市场细分之后,专业出版市场是很有潜力的,特别是金融文化建设有很多出版需求。虽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金融出版社却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是金融出版社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直属机构,和金融系统关系密切;二是金融社的编辑队伍基本上都是学金融专业的,对金融的理解比较深刻,很多金融领域的学者都愿意把书交给金融社出版;第三则是金融系统的读者对出版社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很多人都是看着金融版的书、读着金融社的刊物成长起来的。

林铁钢社长对记者说,在制定该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突出了金融特色的发展战略,树立了“植根金融土壤、服务金融事业、打造金融文化品牌、出版精品书刊”的办社方向。坚持专业出版,潜下心来做擅长的领域,不追求轰动效应,这样的指导思想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1.43亿元的销售收入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宏观金融政策、金融监管要求、金融新技术的传播,都离不开金融出版的服务;另一方面培训金融干部的需要也比过去增大。社会大众也渴望了解金融知识。金融社紧扣这些需求,推出一系列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图书。林社长说,目前金融社主要还是做专业领域的图书,2007年将进一步开拓大众市场。对于文化市场的供求关系,林社长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在文化领域,更多的是供给创造需求。怎么来做好金融文化的供给,加强打造选题的能力和市场开发的能力,是2007年金融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品牌建设是每一个出版社都要面对的问题,最近几年金融社出版的《蒙代尔经济学文集》、《麦金农经济学文集》都得到了相当的好评。2007年,金融社还将推出《斯里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尤为可贵的是,这几套经济学大师的文集并非是从国外引进的版权,而是由金融社直接和作者联系后出版的,中文版即是首版。与此同时,金融社也一直在关注国内学术出版资源,打造了不少原创金融学术著作。2005年金融社出版了新中国金融学领军学者黄达教授的《黄达书集》,受到各方面的肯定,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了近千套,免费赠送给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重点大学图书馆,该套书还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林铁钢社长在谈到学术出版问题时,特别感慨地说:“留点精品,做点文化,给后人留些厚重的东西,这是咱们出版人的社会责任。现在出版社中有的搞房地产,有的搞饭店,从经济上说未尝不可,但是作为出版人来讲,这些都不是主业。出版业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淀文化,传承文化,积累人类的精神、思想。”

数字化出版则是目前出版界面临的新的挑战。林铁钢社长认为在这方面金融出版社还比较保守,2007年该项工作将全面开展,首批会有三百多本书实现数字化。目前金融社正在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升级工作,2007年上半年即可完成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换代,使出版社的图书编印发各环节、财务核算、库存管理等全部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林铁钢说,作为一个社长,我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工作是统一大家的思想和理念,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而金融出版社人的共同理念则是坚持专业方向,踏踏实实做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社会聚焦点,但金融社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中国金融文化事业的发展。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