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过渡时期的百科全书

2007-01-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吴岩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传统。

第一个传统来自管理实践与一般理论之间的交融与让步。陈效彬、安文铸、高洪源等人所做的一系列教育管理学教材,就遵循着这样的传统。现实在这个传统中占据着主要位置。这一传统的问题在于,管理现实具有偶然性、时代性和功利指向,而一般

管理理论则具有概化性和通用性。两者的融合与让步,初看起来是一种优势互补,但细致分析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协调与“互让”,造成了教育管理理论本体的缺失。人们常常会质问:教育管理学不就是教育管理过程的附庸吗?是“术”非“学”成了教育管理学的致命伤。

教育管理学的第二个传统,来源于反制第一传统、力求使它成为一门高深学问的努力。为了打破对具体过程和通用管理理论的依附,依据当代哲学主流重构教育管理理论成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目标。张新平的《教育组织范式论》是这一传统的典型代表,此书将教育管理思想分解为结构功能主义、现象学和批判理论三个范式,“超越”现实的追求加上学术思辨的味道,使本体论的宏大叙事极度张扬。但是,人们不禁会问:难道教育管理学是某种哲学思辨方式的案例吗?谈论教育管理学“是什么”,就是教育管理学的学术主体吗?

教育管理学的第三个传统,是依据规范科学的基本要求,对管理过程的各个部分进行微细描述与理论建构。在这方面,已经成型的技术既有量化设计,也有质的建构。在这方面,郑燕祥、应俊峰等做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工作。笔者在《教育管理学基础》中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寄期望于探索微小叙事的努力。在规范性的大旗引导下,这组人认定,只要假以时日,教育管理学的影响将逐渐被显现!建构出来。这一传统常常受到的诘问是因小失大、远离现实。

看来,三个传统都有着重要的缺陷。于是,人们自然会把目光转向更多可能性。例如,国外的情况到底如何呢?在教育管理学这样一个中介于教育、管理的领域,最近50年来,全世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

恰好,此前出版的《教育大百科全书(1)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规划、教育评价卷》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一种答案。

按照编者所言,《教育大百科全书》是全世界教育领域1000多位顶尖学者共同编纂、全国教育领域上百位顶尖学者共同翻译和校订、能系统反映20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学状况的重要著作。在该分卷中,各级各类教育相关的管理过程和侧面,被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

在该分卷中,教育管理学被更加详细地分割为若干相关领域。与我刚刚提到第一传统和第三传统类似,教育管理学研究被确认为一系列小的叙事。条目以过程和侧面为分类基础,以历史、现状和展望为线索,详细梳理了各个领域的概况。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则划出单独章节进行介绍。对刚刚介入这个学科的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泛读教材。在具体条目呈现方面,作者特别看重三大传统所共同获得的知识,力求将理论思考、实证数据融合。以“教育管理中的领导”为例,作者不但对基本概念和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还对研究范式、因素、结果、甚至论文中使用的各种方法的配比进行了统计。从统计中可见,描述性研究仍然是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但从简单归类到结构方程都已经被使用在科研之中。再以“教育管理:批判研究”为例。在这一条目中,作者不但对批评的历史维度、基本方法进行了回顾,还区分了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不同的批判走向。全书还特别注重将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来看待。从作者选取、到条目内容等都力图将各地的本土化知识纳入其中。以“选择学校和选择课程”为例。该条目中就谈到德国的沃尔夫学校、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学校和美国的自由学校等不同的本土类型。而在“教育组织中的冲突及其化解”中,则将港台、墨西哥、秘鲁的状况进行了并列呈现。

笔者认为,这是一本对管理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相当良好的读物,对熟悉当今国际教育管理趋势,也有重要作用。从一种理论视角观察,编者期望将国内出现的三种传统进行不偏不倚的呈现,而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的三个传统也是国际教育管理学的主要派别的本土表达。而从实际工作者看,这本书确实能短时间内将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将不同地区的状况综合起来去启发实践。

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对所谓教育管理学三个传统的融合带有某种机械的性质。但这恰恰是当前国际教育管理学的一个现状。看来,整个学科都处于过渡时代。恰恰因此,一本过渡时代的教育管理学大全,将对我们顺利地度过这一时代起到积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