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稿交易会成为文学出版新宠

2007-01-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湖南省社会保障基金金桥培训处的欧珊珊意外地成为首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暨书稿交易会的幸运儿。1月20日,她的《深蓝影像》和李季彬的《水乡迷情》在交易会第一天便被中国作协巨帆影视公司抛中了绣球,成为首批被签署合作协议的作者。

这一消息使广大的华语文学写作者备受鼓舞。

朝鲜籍作者李英淑携散文《往事如烟》而来,她说,交易会不但请来专家讲课,而且把有共同梦想的作者们聚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提升。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走出去。

评论家白烨认为,如果说主流渠道可以满足职业作家和名家对文学的追求,书稿交易笔会更多地是一种文学出版的丰富和补偿,可能会发展更多的文学出版空间。当下文学出版缺乏中间人、经纪人,某种程度上,笔会为非名家搭建起桥梁,起到经纪人的作用。通过这一方式培养一些文学经纪人或文化工作者,对文化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首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暨书稿交易会”征稿自去年10月中旬开始,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收到有效稿件36386篇(首),经过两轮淘汰,最终有200部作品获得参会的资格。主办方《长篇小说》杂志社主编蒋建伟介绍说,他们邀请了150多位华语文学作家与40余家出版社负责人,共同探讨华语文学创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就是希望鼓励文学创作,拉近作者与文学期刊、出版社及影视公司的距离,让文学创作更加贴近生活、靠近市场,赢得读者。据了解,交易会共达成30余项出版、影视交易成果。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市就已首开先河,举办了书稿拍卖会。当时举办的书稿拍卖会主要拍卖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因此要求作家有名气、作品要适合改影视剧。受到深圳书稿拍卖的启发,北京图书订货会于去年开始筹办书稿交易会。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秘书长黄国荣认为,目前国内出版社和作者之间的交易形式仍然是原始的投稿模式,并因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建立书稿交易市场,让所有出版社和作者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有利于出版繁荣和创作繁荣。

黄国荣认为,书稿交易活动有潜在的市场,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引起业内的重视,很有必要进行规范。很多优秀的作品往往出自非名家之手。怎样去发现非知名作家的优秀作品,需要大家努力开掘。目前版权代理公司的工作重心,大多放在版权代理和处理版权纠纷上面,书稿交易现场只能得到信息,是否出版尚需认证和研究,当场交易的成效不是很大。黄国荣提出,专业机构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书稿交易上,提前介入收集书稿,同时需要提前阅读,发现、宣传好作品。真正的书稿交易市场需专门从事书稿交易的机构常年运作才能达到完善,如果有了机构提前做些铺垫,书稿交易的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