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究竟谁在出“邪招”?

2007-01-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北京朝阳区麦子店 江心纯 我有话说

在网上读到某晚报发表的记者陈桔的文章《出版社缘何瞒报发行量只为少付作者版税》(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1/15/content_9045413.htm),指责出版社出“邪招”对付作者:

一位知名作家告诉

记者,他听说出版自己图书的出版社有瞒报发行量的情况后,就把一个印有自己名字的、类似防伪标志的圆形图标,以一元一个的价格卖给该出版社,要求贴在图书上,以此来界定出版社的实际印量。但是,在签名售书过程中,他发现有几本书上并没有贴上这个图标,可见出版社还是向他瞒报了发行量。

我们不知道文章列举的是不是事实,不过反复琢磨上面这段文字,感觉真正出“邪招”的并不是出版社。

第一,以“防伪标志”对付出版社,能出手这一招的作者实在不多见。

第二,按图书行业的通例,定价10元的图书,印制成本也就在2~3元之间,而作者的防伪图标卖给出版社竟要“一元一个”。每个图标要让图书单价高出3~4元,这一招直接损害了读者的利益。

第三,防出版社的标志作者不花钱雇人贴,反让出版社去贴,这好比把人卖了还让人数钞票。对于出版社来说,贴好了算是义务劳动,工钱还得打理,贴漏了则要承担隐瞒印数之责,还真有这么老实的出版社接这种“邪招”!

第四,就像图书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其他差错一样,发现“几本”书漏贴防伪标志本是很正常的事,凭什么一口咬定是出版社“瞒报发行量”?“瞒报”几本、几十本、几百本乃至更多一些的“发行量”对于一家出版社来说有多大意义?

第五,作者签售是出版社安排的,签售用书也是出版社发去的,出版社真要贪图几本书的版税,也不会傻到特地把这“几本”书发给作者签售吧?

不知道报纸的文章是否忠实地传达了那名作者的意思,也不知道文章发表前是否找过出版社核实情况,读罢这篇文章,我们不由得要发问:出版社和作者,究竟谁在出“邪招”?或者都不是,而是在两者中间煽惑事儿的人?

这名记者的文章还总结说,“翻开时下的图书,有少数图书的版权页上没有标明该书的印刷数量”,原因或是“印数过少而羞于标明”,或是“隐瞒真实发行量,从而达到少支付版税的目的”。这名记者大概很少读书,“时下”不标明印量的绝非“少数图书”而是绝大多数图书,国内国外图书都是这样,原因当然有,但绝不像文章想象的那么阴暗。还有,图书的价值不在发行量,印数再少也不至于“羞于标明”;这跟报纸不一样,报纸没人看就该关门停办,再出“邪招”也是无济于事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