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评的简单与复杂

2007-01-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郑杨(报纸书评编辑) 我有话说

开栏语:“书评周刊”自一年前创设之始,即提出,我们的目标不但是做好常规的图书评介工作,而且要着力推进书评事业,提高国内书评写作的地位和水准。为了此一理想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对书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书评论坛”栏目即为此而设。在此栏目下,论者

或可总结个人参加书评工作的体会,或可探讨书评的理论、方法问题,或可就国内书评界及本报的书评实践进行批评。我们欢迎书评人、读书版编辑、学者和作家以及普通读者投寄这方面的稿件给我们。

这是一个宏大的题目。书评的简单与复杂指的是什么呢?是书评的写法还是书评的功用还是书评的目的?我想,应该都包括吧。无论是什么,一切都应简单。做书评编辑这么多年,这就是我的原则,无论是选书还是约稿。

可是这是个很难坚持的原则,因为我发现人们总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把复杂的事情搞得更复杂。大家总是对人的理性有不信任的态度,对朦胧和玄奥的事情有着不可理解的迷信,总是觉得已经得到和看到的东西不是好的。

就说书评的写法吧。作者经常会问,写成什么风格的、从哪个角度写等等。我一般会提出一个大的原则:有感而发、对读者负责,至于其他的则可随意。这个原则曾招致强烈批评:版面没有编辑含量,编辑的作用体现在哪里?这真的可能和个人风格有关,我不喜欢时时跳出来显示自己很能干。编辑的作用就是应该春风化雨,细润无声。选择哪些书,选择哪些作者,这本身就体现了编辑的立场。我喜欢瓜熟蒂落的圆满,讨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

发现我的这个态度作者倒是喜欢的多。本来嘛,书本身就有千万不同,书评的写作当然也要各种姿态。可以宏大也可以精巧;可以是随想也可以是杂谈。当然,书评也有硬条件。比如首要讲清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即使不能做到围绕书来谈,也要让思想的旅程以书作为出发的原点。

谈到书评的功用和目的就更为复杂了。我记得报社的领导和几个书评编辑为了“我们的书评到底应该给谁看”苦恼和争论了很久。一开始说雅俗共赏,后来发现很难做得到。因为有人总说你太俗,又有人总说看不懂,两面不讨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我们书评的学术性越来越强,根本不是报纸书评所能承担的。后来领导恼了,干脆办两份:一份关注畅销书,关注书的新闻性和资讯价值;另一份就关注好书――经典的、值得保存和一读再读的书,至于是否畅销则不去管它。最后发现,虽然两边的编辑记者都很努力,但还是我们书评周刊在读者面前要讨好些。呵呵,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高雅和通俗也需要平衡,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读者既需要一时的阅读快感,也需要亲近具有思想和情感的穿透力和更丰富细腻表达的“知性文化”,虽然后者接受起来有一点点难度。人们需要引领,需要略略高于他们日常已经习惯和可以轻松得到的,追寻那些他们曾经试图接触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的东西。我觉得文化类报纸的书评恰好可以承担这样的责任。

再回到简单与复杂的话题上,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那是哲学家的任务。而书评编辑的责任就是芟除枝枝蔓蔓,把一本好书的躯干、精髓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是把复杂的事情搞得简单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