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纤尘不染的传说与一个现实的世界

2007-01-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胡永刚 我有话说

对孟姜女哭倒长城的记忆是源于祖辈的讲述,直到苏童的《碧奴》出现。

这是一次隆重而盛大的为记忆举行的仪式。苏童以孟姜女的“哭”为精神核心和叙事基础,以哭泣来完成对情感的控诉和精神的慰藉

。从那些晶莹的泪花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宝贵的温暖,可分明又有一种诡谲的光在弥漫,迫使我们掩面哀伤。苏童将传奇的“哭泣”和皇叔之死紧密相联系,皇帝这个必然的负面形象不再是一个包袱。但最终会发现,碧奴的故事之所以具有种种神秘的气息,是因它的寓意直指完美而感伤的记忆,直指想像背后的现实,直指世界的真相,直指我们的爱情态度。

苏童在颠覆一种记忆,抑或一种传统,他所关注的是此时此刻的生活本身,而不是文学所表达的那个遥远的理想。他显然不是想重写一个传说以向祖先的智慧致敬,而是完整地抛弃了传说的意境,“那个愿意相信传说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人兽癫狂、良心泯灭、无情无爱、金钱至上、官民互欺……”碧奴沿途的泪水则是清醒剂,让那些沾染上她的泪水的人们失去对罪恶的茫然,从而忏悔,忏悔自己的不忠,忏悔自己的恶毒……但最终,忏悔的人们忙不迭地逃到高处,为自己不受那巫术的沾染而暗自庆幸。除了碧奴,似乎所有人都缺乏美好的人性,他们冷漠、粗鄙、猥亵,对他人有着天然的敌意。那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隐喻,一个接一个,盲青蛙妇人、无臂车夫、梁上君子、马人、鹿人,当然少不了那个用脚趾、头发、乳房哭泣的碧奴,还有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东西(与人格相对),满目叠嶂,将传统赋予了另一种意味的喻义。碧奴为了给丈夫缝制蚕丝冬衣,舍弃了一切却遭到连绵涌来的嘲笑和攻击。在漫长的路途上,仍然被那些车夫、鹿人、马人……连同所遇到的妇人们,一次次嗤笑,凌辱,出卖。碧奴的忠诚更像是一个纤尘不染的传说,但跋涉在无比现实的世界里。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同情和怜悯只能是遥远的幻想,每个人的心灵都仿佛被一种强大的恶笼罩着,以至于一切美好的企图都成为挣扎。在一个不允许哭泣的世界里,苏童给予碧奴以各种离奇的哭法,看似对泪水失去掌控,反而有利于使小说探究的问题返回到更人性的状态之中。碧奴所遭遇的世界,恍如是对可鄙现实的深刻描绘。岂梁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出现,他只是一个意象。我们知道了,她并不止是眷恋丈夫,更重要的是,她感到自己的生活对这个世界丧失了意义。我们又怎会误以为那弃世之决只是因为失爱所致?这个已然异化了的世界,让苏童通过叙事的利落转合、对白的犀利拙朴、词藻的离奇匹配铺陈出一个人不人、物不物的永不完美的记忆时空。

《碧奴》,苏童著,重庆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