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期刊市场潜力在哪里?

2007-0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晋悦 我有话说

在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筹备会议上,国际期刊联盟主席姆菲尔德谈到,中国期刊的发行渠道主要集中在城市,几乎忽视了农村市场。他认为“现在是思考开发农村市场的时候了。”这个拥有8亿人口的农民市场,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是个空白和盲区。中国的农村是否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国期刊发展的“发动机”,谁又能成为驾驶这台机

器的人?

走进农村 仍旧是难事

去年1月,创刊6年的《读者・乡村版》进行了重大调整,并且更名为《读者・乡土人文版》。这本从《读者》衍生出来,试图向农村市场拓展的杂志,最终还是选择再次回到城市。据“乡土人文版”的主编高剑峰介绍,“当初创办这份杂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读者》的品牌效应,考虑到《读者》的读者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创办一份与《读者》风格接近、内容健康向上、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农村读者阅读的杂志。但从《读者・乡村版》近6年的实际零售情况来看,她的读者对象并不在乡村,而是在城市里(包括小县城),主要是那些曾经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最终,刊物目标对象和实际对象的脱节,使办刊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一是发行量逐年萎缩,由最初的月平均10万册递减到月平均6万多册;二是内容日显单一、稿源日趋减少;特别是刊名中‘乡村’这个地域性很强的词语,让很多发行商和广告商失去兴趣,制约刊物的进一步发展。”

据高剑峰介绍,改版后的“乡土人文版”将读者定位在那些有乡村经历,在城市工作的人,内容上以反映乡风民俗,展现乡土文化等为主。改版后,《乡土人文》的月平均发行量提高到9万册,高剑峰认为,“怎样为农民提供他们需要的精神食粮,恐怕是个在很长时间内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

据了解,像这样原定位于农村,然后靠改版脱离农村的例子实际上并不鲜见。比如曾经的《农村大世界》变成了《人居》,《中国农村》变成了《百姓》,《农村成人教育》变成了《新家庭》,《乡镇企业家》变成了《新空间》,《江苏农村金融》变成了《现代金融》等等。那么农村这个看似潜力巨大的阅读市场,为什么如此难以攻破?

农村的读者和市场都很特殊

《中国农村》杂志社总编辑李文学认为,中国的农村市场非常特殊,农村期刊在市场竞争中有其特殊性。根据《农家顾问》的读者调查显示,农民读者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读者甚至不到男性的1'10;年龄主要集中在35到45岁,其次是45到55岁,而青年读者较少;读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主要是初高中水平;读者的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一半少于5000元'年;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学习农业技术,如何增产增收。

李文学认为,基于这样一个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阅读群体,“要想实现品牌经营十分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村读者缺乏坚持购买和阅读期刊的习惯。尽管从理论上讲,面向广大农村发行的期刊占有全世界最大的读者群,因为农村有8亿人口,扣除14岁以下,70岁以上不适合阅读杂志的人群至少有3.6亿实读人群。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真正有兴趣读期刊或者是对期刊感兴趣连20%的比例都不到。人口基数大阅读习惯差,这是农村期刊取得品牌效应最突出的障碍性条件”。

另外,“农村读者用于消费文化产品的支出能力普遍偏低。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万元,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而且农村人口纯收入中还有两种情况要考虑,一是农村人口的纯收入包括自用部分和下一年的生产收入。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孩子上学要买书买红领巾等当务之急,不可能挤出钱来订阅期刊,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最后就是“农村期刊发行难度大,成本高。在国有邮局一统天下,一家垄断,邮递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村期刊的发行成本已经高达40%左右,而且对分布在十几万个村庄的读者来说,一本期刊有时要越过千山万水才能达到他们手中,时间大大滞后”。

专业化期刊农村市场的宠儿

根据万方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的粗略统计,目前中国涉及农村农业的期刊大约为1500多种,其中主要为科技类专业期刊,综合类期刊的数目和规模都很小。《读者・乡村版》的改版也正好说明了,综合性期刊在农村市场的优势不足,这与城市市场正好截然相反。有专家分析预测,综合类期刊在农村市场最终将走向衰退,科技专业期刊的优势地位会越来越明显。比如从经济角度看,广告商已经意识到专业期刊读者定位明确,广告效果好,而综合类期刊内容庞杂,广告最后变得无的放矢。

但是,从在这些涉及农村题材的专业期刊中,风格相近,刊名相似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对此《农村百事通》副主编谢思在一次发言中表示:“现在农业期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所以我提出要走差异化办刊的思路。我们《农村百事通》办刊的思路是一学就会,一看就懂,这是我们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稿件虽然不是全部原创,但是主要坚持原创稿,尤其是最新的科技成果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基本上都是采集全国各地最有名的科研院所的成果,坚持少问为什么,多讲怎么做,把科研成果理论性的东西变成丰富的内容。”

差异化办刊,就是要通过期刊自身特色与质量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品牌。除此之外,面对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冲击,农村期刊还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谢思和认为,在媒介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读者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分散,作为一本期刊,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考虑如何全方位去为客户、读者服务。“《农村百事通》不仅通过杂志为大家提供信息,在服务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自1992年成立读者服务部以来,每年为全国读者服务,邮购农产品,培训实用技术等,这个受到了全国广大读者的广泛欢迎。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这本杂志,依靠这个广告走下去”。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