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的“美”与“臭”:关于美国的新书扫描

2007-0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苏里(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对于国人而言,今天的美国或许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存在”,美国和美国人常常成为人们观照自身的参照系,这个国家和民族总能激起一些人或爱或恨、或赞或弹的复杂情绪……这点,体现在人们的嘴上,体现在人们的思维习惯里,自然也会反映在图书出版上。近年来,关于美国的图书在国内大

量出版已成为一个突出现象,最近的几个月的新书就可以搜罗到几十种,在此,我们约请刘苏里先生择其要者介绍出来,以为读者购阅的参考。 ――编者

没有精确统计,仅凭印象,有关美国的中文简体字版出版物,大约相当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类出版物总和的10%,重点出版物的25%以上,约等于关于美国之外国家出版物总数的70%以上,甚至更多。此一现象已延续很多年了。美国之臭,挂在很多人的嘴上,而美国之美则置于好些人的心里。美国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所选书目(见“推荐书目”),以去年11月到今年元月为主,因叙述需要,个别选目是去年10月以前和今年2月的。需要强调的是,选目仅为冰山一角,虽非刻意所为,挑选时还是作了“突出重点”,以求举一反三,说明问题。选目34种,其中上海各出版机构占13种,北京14种,江苏4种,其余省份3种。社会科学占17种,人文学科11种,其余为文学作品、工商读物等。国内作者3种,中国旅美作者1种,其余全部为翻译作品。

个体的品质与国家的性格

其实,所选作品的范围涵盖面相当广泛。这反映了国人对美国的关注是全方位的。选目甚至还有《一个美国人的少林之道》、《杰弗逊先生的学堂》这样非常偏门的图书。《学堂》融建筑、教育、文化、历史、人物于一身,讲述美国开国元勋、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亲手规划、设计、监督、建造弗吉尼亚大学的故事。这所大学的早年,有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担任过大学理事长,后来还走出第28任总统威尔逊和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两兄弟(爱德华和罗伯特)。让艺术在“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审美重要性得以体现”,是杰弗逊追求的目标。他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庞大、繁复而恢宏的作品之中,极尽可能地表达出一代人崇高的内心智慧。《老钱》,是一部很奇特的作品。老钱,是相对于“新钱”而言,指的是由上辈传下来的而非靠自己创业积攒下的财富。作者本人是“老钱”一族,叙述也是以其家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的。作者观察到,“新钱”一族的崛起,正是“老钱”族衰败的过程。可随着这种无法挽回的衰败,同时,整个国家以及承载的文明,丧失了什么呢?是“经久不衰的美德、优雅和目标的指导者”角色;是骨子里透出的、遮掩不住的高贵气质和对生活的鉴赏品味。甚至,“老钱”族的消失,意味着一份教育和美学价值标准的永久消亡,世界因而改头换面,变得平淡无奇、粗鄙不堪。同样有些奇特的作品,是宾恩的《雅致的精神病院》。一如美国电影喜爱处理面向未来的题材,个体的精神世界也是美国人特别予以关注的对象。由此,涉及个体内心、精神层面种种负面的问题,也常常成为写作者颇爱费精力讨论的对象。宾恩的这部“传记”,旨在回顾19世纪初建立的麦克连(美国第一家)精神病院,是如何将“道德治疗”原则深嵌在建院治院,以及对待“造访”病人治疗过程的。宾恩“深信启蒙的精神,试图在众多生命残片中拼凑出疯狂里人性的遗存,那些众人可以辨认与同情的部分”。《生活之道》,是由20篇演讲组成的奇特作品。作者是出生于加拿大,为美国两所医学院作出卓越贡献,后来移居英国的现代临床医学最伟大的探索者和领路人威廉・奥斯勒。演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但所谈内容极其广泛,从为人、为学、为师、为医,谈到社会、文明和政治治理之道。即使谈为人、学、师、医之道,他也远远超越了专业的局限,眼界所及,俨然一位哲学家、牧师和圣贤。下面一段话出自“老师与学生”一篇:“……如果你们只顾着追求自己的利益,把一份崇高神圣的使命糟蹋成一门卑劣的生意,把你们的同胞当成众多交易的工具,一心只想着致富,你们定可以如愿以偿;但如此一来,你们也就卖掉了一份高贵的遗产,毁掉了医师为人类之友这个始终维持得很好的名衔,也就扭曲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与受人尊敬的行业。”在“行医的金科玉律”中,他大声疾呼,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使命而非行业,所以要求“用心如同用脑”。

这些涉及面广泛的作品,其基本共同点是,它们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个体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或者说,个体的品质,是如何穿越时空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品质与性格。

美国的历史是“一连串事件”

所选作品中,有三组9部,给人们认识美国民族和国家性格提供了帮助。第一组,3部,都与“五月花号”有关。比起华夏、华东师大版的“五月花号”,新星版要幸运得多。幸运,当然有其理由。这部讲述传奇的作品,去年荣登《纽约时报》“十大”。但更可能的理由是,该作让国内读者第一次了解了有关五月花号上岸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特别是“菲利普王之战”的内幕。关于本书的详细介绍可参见笔者为本书写的导读“美利坚立国是一连串事件”。华东师大版,其重要程度尚待读者明鉴。这虽说是半部作品,但发生在五月花号上岸前的关键性事件――《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却是存世少有的原始文献。从《公约》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出这样几层意思:1.“在上帝面前立誓签约”。乘客中有三分之一为英国分离主义教会的成员,早先曾逃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莱顿,“在异地寄人篱下的情况下为维护纯真的宗教原则而共同奋斗”。2.自愿原则。3.签约人为男性成年人,不包括女性,但包括了大部分的仆人。4.自治。5.他们自愿结成的是一个保证遵守和服从各项“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的自治团体。签约人并未声称自己要建立一个国家state或nation,或明确性质的political organization,而是一个团体。6.他们誓约遵守和服从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是对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可以说,美利坚立国 的基本原则,在《公约》中都能找到雏形。

第二组,4部。皆江苏人民出版社最新推向市场的主打产品,其中两部为普利策获奖作品――《自相矛盾的民族》和《哲学俱乐部》。《矛盾》作者开宗明义,指出“没有记忆的文明不再是文明。没有历史的文明不再具有特征。没有特征就没有目的;没有目的,文明就将枯萎”。作者避开“民族特征”的种种麻烦,将讨论的范围划定在“民族风格”,断言“一种文明的起源与它的自我意识成长有很大关系”。但真正给我们以启发的是下面一段论述:“以可观的汗水、泪水和时间为代价开拓了一片领域的人,并不会轻易让步于对社会方案的幻想。”本书的副标题是“美国文化的起源”,表达了新生代历史学家对自己国家过往的理解,方法与叙事,值得学习。每一个国家都有过痛苦的经历,因而令人不堪回首。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内战,最大“收获”是立国初期建立的联邦体制、政府制度保留了下来,但因其残酷的杀戮特征,给美国人内心留下了几乎永远难以平复的伤痕。战后的反思中,思想的伟力再一次得以彰显。由詹姆斯、皮尔斯、杜威等人创立的实用主义思想,不仅最后凝结为美国人的行动原则,甚至重新型塑了美国人关于“教育、民主、自由、正义和宽容的思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美国人至今“仍然生活在这些思想家努力构建的国度之中”。《哲学俱乐部》一书,十分完整地描述了实用主义思想的发生、流变、成型,最后成为美国人生活指导原则的充满戏剧性的过程。评论家理查德・波伊里尔将该书称为震撼心灵之作,盖源于此。《构建美国》,就是16年前社科出版社《美国特性探索》的重译本。《美国生活的希望》一书,也许对人们认识美国,最有帮助。作者认为,对未来信仰般的信心,正是美国人爱国主义的灵魂,当这种超级信心与对历史的尊重、习俗的包容与忠诚结合一起,所焕发出的力量真是难以估量。

第三组,2部。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编译所”译丛选目。《美国与诸大国》,抛开了美国人的视角,观察未来美国与各大国间的关系,有关美中关系章节尤值得反复品读。《集体暴力的政治》,写于“9.11”后不久,是美国人对世界上到处存在的集体暴力的全新解读。基本结论是,“集体暴力是一种政治形式”。最精彩的是对“政治边界激活”术语的使用。

轻松故事背后的美国精神

最轻松的阅读体验,亦来自三组读物,共7种。第一组,是由怀特的两部、林达的一部作品构成的。怀特称因为喜爱这个世界,所以写下这些文字。这位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随笔作家,高寿高产,他把自然、温暖而又悲天悯人的性格带进作品中,让人们读着他的作品,体味自然的美妙,人性温暖的感动和对动物、同类慈悲为怀的尊贵情愫。要不是一位远方的朋友的推荐,我几乎再次错过怀特。希望大家也能欣赏他的生活,喜欢上他的作品。林达的作品一如既往,故事性与思想性熔于一炉,生动而略显沉重。但我们已习惯了林达的“沉重”,所以读《扫起落叶好过冬》,倒有了轻松的感觉。毕竟,过冬是丰收后的事情,也是休息的时节。第二组,2部。都与书籍有关。《我与兰登书屋》是美国历史上最棒的出版公司创始人瑟夫的回忆录。这个从小擅长“投机取巧”的美国人,创办“兰登书屋”也不脱其秉性,却出其不意地成就了世人称道的伟大业绩。瑟夫是十足典型的美国人,文字中处处闪现着美国人的幽默、“狡诈”与认真,小故事连篇累牍,直能让人读的上气不接下气。一口气下来,浑身松软,如饮鸡尾酒般地。拉伯的《嗜书瘾君子》,走的是“书虫”嗜书的老套路,古今中外者大体如是。惟一新鲜的,拉伯是美国人,美国人能像爱钱一样地爱书,实不容易。第三组,2部。大类归到“工商读物”。可美国人写此类东西,跟他们拍电影、电视剧如出一辙,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哭哭啼啼中,把个道理、哲学、原则一项不落地说个干净。《低价不是法宝》的出色之处,是全篇故事下来却不离抽象的“产品、服务、形象”――零售巨头塔吉特的做店原则。“塔吉特”因低价起家,但却告诉世人“低价不是法宝”的道理。不看别的,只它每周向所在社区捐赠200万美元善款一项,就足够我们学习一辈子的。《对冲基金风云录》的轻松之处,在于作品叙事的诡谲、神秘,作者比格斯及其对冲基金的操盘手们,除了钱不如巴菲特多,其他都可与之匹敌。他们在华尔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功夫,比巴菲特更胜一筹,所以他们的故事亦比巴菲特来得奇特而不可思议。巴菲特把每股炒到20万美元,还在可理解的逻辑之中,比格斯们的预测本事,不是魔鬼附身才怪!巴菲特是理财大师,比格斯们才是交易所空气中的幽灵。这故事错过了,岂不可惜?

欲深入理解比格斯们,另选两本不太轻松的参考书介绍给读者,由于它们多少具有一些理论味道,未归类如上。它们是《市场、群氓和暴乱》和《贪婪的智慧》。两书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连续两年畅销的美国经济历史家约翰・戈登的《伟大的博弈》。《智慧》讲述规则之下,恶如何向善的故事;《暴乱》则再三再四地告诫人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要为群体的心理、行为所左右。

篇幅所限,就此打住。美国的故事讲不完,与美国有瓜葛的故事更是如毛如海。我只想指出,尽管有那么多关于美国的中文出版物,但与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其数量还远远不够。美国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存在,因而需要与这种真实的存在相称的出版,并不为过。美国对今天的整个世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不了解它、研究它、吃透它,行么?

推荐书目

  1、《沙漠黄昏――即将来临的沙特石油危机与世界经济》,[美]马修・R.西蒙斯,华东师大,2006.11,39.00元

2、《这就是纽约》,[美]E.B.怀特,上海译文,2007.01,20.00元3、《重游缅湖》,[美]E.B.怀特,上海译文,2007.01,22.00元

4、《杰弗逊先生的学堂》,[美]盖瑞・威尔斯,河北教育,2006.11,22.00元

5、《托克维尔:民主的政治科学》(“思想与社会”第六辑),上海三联,2006.12,39.00元

6、《生活之道》,[英]威廉・奥斯勒,广西师大,2007.02,39.60元

7、《一个美国人的少林之道》,[美]史蒂夫・德玛斯科,当代中国,2007.01,24.00元

8、《低价不是法宝:零售骄子塔吉特如何分庭抗礼沃尔玛》,[美]劳拉・罗利,上海远东,2007.01,27.00元

9、《对冲基金风云录》,[美]巴顿・比格斯,中信,2007.01,42.00元

10、《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加拿大]马修・弗雷泽,新华,2006.12,29.80元

11、《国家建构: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美]弗朗西斯・福山,社科,2007.01,15.00元

12、《我与兰登书屋:贝内特・瑟夫回忆录》,[美]贝内特・瑟夫,人民文学,2007.02,30.00元

13、《美国与诸大国:21世纪的世界政治》,[英]巴里・布赞,上海人民,2007.01,25.00元

14、《五月花号:关于勇气、社群和战争的故事》,[美]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新星,2006.12,35.00元

15、《布什战争内阁史》,[美]詹姆斯・曼,北京大学,2007.01,39.00元16、《集体暴力的政治》,[美]查尔斯・蒂利,上海人民,2006.12,24.00元

17、《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美]赫伯特・D.克罗利,江苏人民,2006.12,25.00元

18、《哲学俱乐部:美国观念的故事》,[美]路易斯・梅南德,江苏人民,2006.12,25.00元

19、《构建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美]卢瑟・S.路德克,江苏人民,2006.12,32.00元

20、《自相矛盾的民族:美国文化的起源》,[美]迈克尔・卡门,江苏人民,2006.12,18.00元

21、《老钱:富人的精神起源》,[美]尼尔森・W.奥尔德里奇,重庆,2007.01,32.00元

22、《法律的尊严: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思考》,[美]桑德拉・戴・奥康娜,法律,2006.12,30.00元

23、《雅致的精神病院:美国一流精神病院里的生与死》,[美]艾克里斯・宾恩,上海人民,24.00元

24、《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1933-1945)》,张振江,人民,2006.11,25.00元

25、《美国的困局与出路:新世界的无序状态与谎言》,[美]邝本德,文汇,2006.10,38.00元

26、《南部奴隶主与美国内战》,王金虎,人民,2006.10,30.00元27、《五月花号》,[美]克里斯托弗・希尔顿,华夏,2006.09,29.00元

28、《“五月花号公约”签订始末》,[美]W.布莱福特,华东师大,2006.06,12.00元

29、《美国总统全书》,[美]威廉・A.德格雷戈里奥,社科文献,2007.01,99.00元

30、《贪婪的智慧――从为人不齿到受人尊敬的投机史》,[美]查尔斯・R.盖斯特,上海财大,2006.10,38.00元

31、《市场、群氓和暴乱――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美]罗伯特・门斯切,上海财大,2006.10,30.00元

32、《嗜书瘾君子》,[美]汤姆・拉伯,上海人民,2007.01,20.00元

33、《扫起落叶好过冬》,林达,三联书店,2006.10,38.50元

34、《美国的激情、权力、政治――乔治敦女士俱乐部》,[美]大卫・海曼,东方,2007.02,3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