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报纸的前途:旧传媒能否焕发新生机?

2007-0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子雨 我有话说

《时代周刊》登载的“报纸沉没,网络崛起”的漫画

去年十月份,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一篇英国《卫报》资深记者米歇尔・金斯利(此人曾是前两年《落杉矶时

报》的“社论与言论版”编辑)的文章:《报纸有前途吗?――为裁员争论不休,老传媒偏离了更大的问题》。在他看来,报纸的前途是与能否及时解决所谓的“更大问题”休戚相关的。那么,所谓的“更大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先看看这位记者所指出的报纸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他说,情况似乎令人绝望。报纸业怎能在因特网时代生存?一方面,读者希望能免费在网络上阅读报纸的内容;另一方面,报纸最赚钱的分类广告正转向一些网站,其他广告也好不到哪儿去。与此同时,博客的兴起又为报纸雪上加霜。在作者看来,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已发生了变化,了解世界的途径更多的是来自于“穿着内衣飞快翻着书叶的不受管束的狂人”,而非身负职业标准和手持护照的职业记者们。

因此,他提出了以下对策。一、若报纸希望照样能吸引广告,只出网络版不出纸质版不啻是个较好选择。在作者看来,人们现在同样并不为传统报纸上的新闻付费,他们其实仅为印刷新闻的纸张付费,而且报业公司还为读者承担了纸张的部分费用。二、传统报纸上的分类广告字体小,尤其要命的是更新速度慢,确实竞争不过网络公司,前途堪忧。但作者同时认为报纸在当地的品牌优势也不可小看,只要上网报纸的有关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其分类广告执网络同类广告牛耳的时代指日可待。三、报纸正在快速赶上最后一班博客的客船,只是这个行业可能尚不习惯于让自己“最有价值的规则与标准在匆忙间受到践踏”;四、文体要改革。那种标榜狭隘的客观精确性的“我对你们说”的新闻采编模式必须让位于让网络上普遍采用的“咱们一起说”的共享模式。当然,最好是既让新闻摆脱顽固的自负,又能保持其准确性等行业标准。在作者看来,最好的新闻是像网络上或英国报纸的那种报道与评论合一,而非像美国报纸那样以客观为名不予评论。作者的这些对策,在笔者看来其实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纸面上的报纸已死路一条,报纸业要生存必须依附于网络,其内容及文体的创新也要看网络写家的风格趋势。

这场网络与报纸的角逐,让我联想起八九十年代电视逐渐在中国普及时人们热烈讨论的电视是否会消灭电影。十几年后我们发现,电影非但照样存在,而且其影响力大大超过电视连续剧,电视还常播电影,不少电视台还开通电影频道!

其实,网络与报纸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现在网络上有不少内容若产生较好影响也纷纷用纸质媒介出版,而今中外大部分报纸也同时上网或有网络版。它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至少从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看,就像电视与电影一样相安无事!七八年前,外研社的一位主要领导在香港听了个关于网络与出版的报告,回来疾呼出版业要有忧患意识,因为据那位香港的报告人说网络出版取代传统出版已指日可待,而我们大陆出版业刚刚摆脱出版的“铅与火”时代,该如何生存,以后教材辞书都上了网,外研社的书谁买?!但在这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七八年后的现在网络界还在讨论:王朔的网络出版计划能实现吗?看来,网络出版这只狼是步履缓慢,或者竟在半途踏上了另路歧途!

我们相信,网络与报纸各有其特色。一方面,网络上的内容一般以海量、即时、互动、便捷、费用低、表达相对自由而受人欢迎;而报纸(小报暂不予考虑)一般以权威、深入、精选以及阅读时的机动性与一目了然而受到尤其是中老年读者的青睐。当然,网络与报纸都可能有不可靠信息甚至谣言,有意无意地误导读者,但网络内容相对芜杂,更不易取舍。另一方面,看网络还是读报纸与读者的阅读习惯有关,应该让使用者各取所需。记得十几年前中国作家有关于用笔还是用电脑写作的讨论。年轻作家纷纷举出用电脑写作的优势,似乎笔已老朽,会阻碍中国文学的发展。但有些作家尤其是五十岁以上的作家却舍弃不得钢笔和方块稿纸,否则灵感恐怕就冒不出来。网络阅读与报纸阅读的取舍也类似。《英语学习》的年轻编辑们大多从网上寻找素材,并参考网络予以注释,而我为这个杂志写稿时更愿意从外刊选稿,做注解、写评论时也大多参考辞书。其实,这无非是个习惯,创作才是主体,至于工具,无非是要选择便于主人使用的那一种,何必强求呢。

金斯利先生真可谓为报纸的前途忧心忡忡一族,但他认为纸质报纸行将就木、因此必须走上网络之路的说法我难以苟同。网络的大部分优势报纸都可以借鉴,如报纸照样可以有博客、社区互动、发放免费增刊或赠阅版本等等。实际上,目前报纸至少在美国的处境并不坏,大部分日报照样赚钱,其利润远远高于美国的电脑业与汽车业,因此吸引了一批大亨竞相购买。Google等知名网络公司也纷纷设法与报纸合作以拓展广告业。有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每周都会读一份报或上它的网站看看。至少从现在来看,报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是任何网络网站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些就是它必将在可见的将来存在下去的理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