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所大学和中国现代作家的结缘

2007-03-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叶 炜 我有话说

在江苏省徐州市著名风景区云龙山脚下,有一所风景秀丽书香浓厚的高等学府,这就是扎根苏北50年为苏北地区培养8万余师资的徐州师范大学。1958年大学院系调整,在周恩来总理“徐州地域辽阔,要有大学”的指示下,这所1956年始建于无锡的学府北迁徐州,秉承着“厚重笃实、艰苦创业”校园精神至今已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

。在这50年的发展当中,徐州师范大学名重一时,在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丰硕成果,其中包括在70年代末期与中国现代作家的一次结缘。

197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徐州师范大学(当时的徐州师范学院)开始打破十年文革的思想禁锢,决定改变全国高师院校因缺少专门介绍现代作家生平资料而给现代文学教学带来严重桎梏的不良局面,成立了《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着手编写新时期第一本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作家传记。《中国现代作家传略》共5辑,收录了“五四”以来296位作家的传略,其中自传254篇。

编辑组研究确定了本书编辑体例,凡健在的作家,由本人撰写自传;已故作家,或录用本人生前的自传,或由亲属、专门研究工作者为其撰写传略。在198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的正文前页的编辑说明中,编辑组强调编辑本书的目的,“是向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资料,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了解作家”。从这样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知识界的思想状态,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来考察《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的意义,就不只是对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贡献了。此书大胆地收录了当时被阶级斗争所迫害的所谓右派作家、反动作家,仅此就可以看出当时徐州师范学院在教学研究中敢于打破禁忌领先潮流的精神风范。

编辑体例确定以后,编辑组便向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发出约稿函,同时派专人奔赴全国各地,对作家进行摄影资料留存。这项工作得到了现代文学奠基者茅盾、巴金、冰心等大力支持;茅盾还欣然为皇皇五卷本传记题写了“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的书名;赵朴初老人题写书法作品表示祝贺;著名诗人贺敬之写来短札,对此工作予以肯定和鼓励。老作家丁玲、萧军、王愿坚、孙犁、田间、冯德英、沙汀、严文井、梁斌、马识途、林庚、楼适夷、陈白尘、金敬迈、林斤澜、柯灵、欧阳山、钟敬文、聂绀弩、黄药眠、萧三以及新时期作家王蒙、刘心武、刘绍棠、徐迟等寄来亲手写就的自传资料。著名作家冯牧、师陀、汪静之、公木、卞之琳、端木蕻良、臧克家、碧野、王西彦、艾芜、韦君宜、艾青、叶君健、陈荒煤、李健吾、吴伯箫、吴祖光、洛宾基、杨沫、张志民、张天翼、孟伟哉、秦牧、徐光耀、徐怀中等在提供自传的同时还留存了照片资料。可以说,徐州师范学院编纂的这部五辑百万字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囊括了中国几乎所有的现代作家,仅仅光看这些光耀现代文学史的名字,也足以让我们高山仰止了。此外,这项工作还得到了中国文联、各地文学团体、报刊编辑部和作家及其亲属好友们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

也许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小小的编辑组的组成人员:他们是徐州师范学院及有关单位的邵理全、马培封、李泽芳(摄影)、吴家驹、张有慈、赵其海、夏春豪。编辑组得到著名诗人徐州师范学院文学教授吴奔星的指导、支持。就是这样一个编辑组,给我们留存了新中国第一本真正完整意义上由高校自己编纂的现代作家传略。本书第一版平装本印刷34910册,从这个印刷量,也足以看出它对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

可喜的是,今天的徐州师范大学依然保持着这种为历史为文学留存真实资料的责任感,他们从新世纪初开始着手的另一项工作延续了《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的传统,这项工作就是“天下名师皆我师”工程。这项工程的一个重要工作是采访全国著名学者、作家,制作录像资料。

这项工程将采访的重点首先定位为60岁以上的知名学者,以及50多岁和一些更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和优秀学者。从工作启动至今,他们已采访了70多位国内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们派专人登门摄制录像教学片并制作成系列教学光盘。学科领域突破中国现当代文学,广泛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等,受访的学者最高年龄达到90余岁。包括徐中玉先生、卞孝萱先生、霍松林先生、贾植芳先生、钱谷融先生、傅璇琮先生、章培恒先生、王运熙先生、吴新雷先生等。可以说,这又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这些录像资料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相比,更具有时代特点和珍贵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