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期刊数字化:新技术带来新发展

2007-03-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熊彦清 我有话说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带给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已经不再是陌生话题,对于期刊行业而言,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正在悄然改变该行业的格局和市场,不仅影响着刊社的运作经营,而且也给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以及杂志内容带来变化。今年将在北京举办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即是期刊的数字化变革。在各种意见与声音中,面

对挑战,中国的期刊界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应对。

学术期刊与大众期刊各行其道

率先开始期刊数字化的,并非领时代之风的大众类期刊,而是专业类、学术类期刊。这类期刊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被首先列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且发展迅速。据万方数据期刊上网负责人曾建勋介绍,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已经上网,并且主要通过集中上网方式,少数期刊是自行或分散上网。国内大型的网络学术期刊数据库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期刊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等等。其中如1999年6月正式开通的中国期刊网,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开发研制的目前全世界最大型的中文学术期刊全文网络数据库,其前身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共收录有国内6000余种期刊的题录以及5000种期刊的全文,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各个领域。网络版按日更新,日平均更新数据达3000篇文献,通过CHINANET和CERNET向全世界传播。所有文章均可通过网络检索、浏览、下载和打印,前提是需要购买全文数据库的全部或部分专集的使用权。与此同时,国外著名出版机构如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也正在加入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进程中,通过Springer Link和Science Direct等在线平台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

和学术类期刊有计划,有规模,系统性地展开数字化不同,大众类期刊正在以一种尝试性的态度摸着石头过河。相比学术类刊物,大众类刊物有更多选择,不少刊社采取门户网站、独立网站、电子杂志、博客遍地开花的形式。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看到其数字化版本:1、登录《三联生活周刊》的网站;2、登录龙源期刊网、浏览网等集成平台;3、登录其在新浪网上的博客;4、通过ZUBU网订阅其电子杂志。有趣的是,《三联生活周刊》逐步开展的数字化过程正好体现了大众类刊物数字化的几个不同进程:从单纯将已存在的平面媒体上的内容原封不动搬移上网,到展开博客上的编读互动,而2007年开始和ZUBU网合作的电子杂志则是目前最新的数字化形式,不仅声光电齐上,而且具有支持全文检索,轻松加入注释等等一系列功能。

集成平台和平面刊物各取所需

目前国内刊物实现数字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集成平台将纸媒内容转换为数字内容,二则是通过刊社自身的网站将纸媒内容搬上网络。两者之间并不相矛盾,对于《读者》、《家庭》、《三联生活周刊》等知名刊社来说,两手抓成为其最佳选择。但是两手抓并不代表两手都硬,对于知名刊社来说,打造自己的品牌网站是当务之急,而加盟各种集成平台,更多的是出于“试试看”与“聊胜于无”的心态。平面刊物自身打造的网站以《瑞丽》杂志旗下的瑞丽女性网为领军者,该网站目前已经有400万的注册用户,浏览量超过1300万,内容依托平面媒体但远远丰富于彼,并且通过BBS、博客、电子杂志、相册等技术形式打造全新互动交流平台。但类似的网站在国内刊界尚属少数。

相较于刊社对集成平台的观望态度,集成平台本身却是期刊数字化最有力的鼓吹者。这些集成平台或者以分类文章的形式重新整合合作刊物的内容,或者为合作刊社提供技术,支持其转化为电子杂志,更进一步的则是完全不依赖平面媒体,直接创建电子杂志。龙源期刊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期刊集成平台,自1998年开通以来,形成全文总量5千万余页,累积文章2,000多万篇的海量资讯数据库,目前有1500余家刊社成为其合作伙伴。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认为,期刊杂志中除了20%的大刊名刊外,另外80%的期刊杂志只有组成一个长尾的整体才能提升其价值。而期刊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的优势正是把众多的期刊杂志合在一起,聚合成一个有规模的平台,“龙源目前有1500多种期刊杂志,不但聚合了期刊的内容资源,而且聚合了品牌资源、广告资源、客户资源和读者资源。同时,通过互联网,每个读者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自己喜欢的刊物或文章。”而浏览网的执行董事邢铭则认为,数字化刊物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其附加值,“如果简单地把杂志当商品销售,价值太低;提供纸媒广告代理和在线广告,则提高了杂志的附加值,实现了杂志的二次销售;如果有能力提供媒体咨询、监测,以及公关和行业展会等增值服务,就可以实现杂志的三次销售。”

目前大多数的集成平台都采取对读者免费的经营形式,主要依靠和刊社的广告分成维持经营。龙源期刊网则率先推出龙源期刊阅读卡,购买20元的包月卡或者100元的包年卡即可阅读所有网上期刊。

机遇与挑战同生共存

新技术的到来必然会对传统刊物的出版模式形成挑战,但机遇与挑战总是同生共存。汤潮并不赞同目前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是新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传媒出版业形成颠覆,他们是敌对关系;二是互联网的实质是技术,内容是无用的,技术主导了互联网。他认为,在整个数字产业中,优质的内容必将是最终的主导;而优质的内容,优质文化,应该是通过不同形式获得价值认可。从《读者》、《家庭》、《知音》等刊物销量的节节攀升看来,中国期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给予了中国刊界更多的机会和发展方式。汤潮表示,“中国的期刊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期刊比较起来,国外的每个期刊社都具备一个从出版到发行到经营的完整的出版商业流程,而中国大部分的期刊社只是一个编辑部,强项在于内容的制作,弱势的可能是发行和经营的管理”。汤潮认为在现阶段,数字化和网络的发展为期刊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机遇,中国的期刊杂志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找到新的发展之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