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杂文阅读为何疲倦?

2007-03-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山东省日照日报社 山海夫 我有话说

杂文本是一种嬉笑怒骂最可读的文章种类,而现在我们读杂文,感到越来越疲倦。阅读疲倦就是累、不想读。为什么会出现对杂文的阅读疲倦?主要是当代杂文步入言论化写作模式,没有了杂文的味道。杂文把自己摆得太居高临下,太正统,面孔僵硬,杂文圈外的广大读者很难喜欢这些大道理。我们现在读到的杂文和时评几乎全部

是圣人腔,很少有平民语气和平民口味。杂文作家们高谈阔论,不能弯下腰来与平民说话。尽管也说老百姓的事,但腔调不是平民腔调,而是行政官腔。

杂文本来有着非常优越的大众基础,干预现实,文笔泼辣、幽默通俗,让人明白道理,明白世道,能丰富一个人的人生经验。杂文是一种雅俗兼有的文种,能具有这种优势的文种不多,杂文有理由成为众多读者喜爱的文种。杂文和杂文作家们把自己摆得太高,就会脱离群众。杂文现在就越来越走向脱离群众的道路。杂文作家们摆出圣人架式,读者反而逃离了。当代杂文其一是表现手法上的阅读疲倦,全篇言论化,理论化;再是题材上的阅读疲倦,当代杂文作者们全部集中在某些“大题材”,几乎全部取材于媒体新闻热点,杂文题材窄到像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读这样的杂文怎么能不疲倦。“民间打官腔”这是当代杂文给人最深的印象。

是什么导致杂文的阅读疲倦?在题材上雷同化,不是选择同一热点题材就是选择报刊新闻,杂文成了一种没有生活的言论化写作,理论化写作。杂文的写作姿态过于严肃,杂文成了一种“政论化”写作,不再有杂文的讽刺活泼与幽默,杂文语言变得没有一点嚼头。读柏杨的《西窗随笔》,非常风趣活泼,这老先生不断“开荤”,洋的土的都有,他为什么要这样,一是为了文章的表达,再者让读者读他的杂文提提神,避免阅读疲倦。写杂文的人最忌圣人腔调,如果一副圣人面孔,不会有好文章。现在的杂文实在是面孔僵死了。

写杂文不要把杂文写死,在一个娱乐时代,何必一定要把杂文搞得那么圣人腔。既然大家都承认嬉笑怒骂是杂文的特色与品牌,为什么硬要“打官腔”,让一种艺术走向僵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