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中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2007-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司葆华 我有话说

编者按:受本报委托,江苏丰县顺河一中的司葆华老师在本校内做了一次“农村中学生阅读状况调查”,以下为调查情况总结,本报对其中个别评论性结语作了修改。顺向司葆华老师致谢。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正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教育部开列了初

高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书目,并把有关知识列入考试的内容。各地也采取各种方式,引导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外阅读。就同学的实际阅读状况,围绕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对初三一个班级作了一次调查。

我们选取全年级成绩较好的初三(二)班展开调查,该班共有学生68人,下发问卷68份,收回68份。统计结果如下:

一,读书的频率和数量:一周一本0人;一月一本8人;一年一本50人,一年数本10人。

二,读书范围:教辅68人;课外文学36人;课外科技8人;课外动画23人;名著46人;其他0人。

三,读书动机:为了课内学习68人;为了扩展视野38人;打发闲时21人;家长要求4人。

四,读书的途径:学校图书馆0人;家长买6人;自己买66人;亲朋送12人;同学之间交流65人。

五,读书期待:文学、教辅、科幻、武侠、玄幻等。

调查中,在十分喜爱读书的同学中间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一位。该同学一直酷爱读书,涉猎了一些文学名著,初步养成了比较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因条件限制,更主要迫于升学考试压力,时间较紧,精力有限,还有家长不支持,老师不让看,长篇读物基本不能涉及。阅读范围限制在一些短小时文,像在同学们中间很有市场的《读者》、《意林》、《智慧背囊》等书刊,主要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短平快阅读,功利色彩较明显。至于与读书有关的一些活动,差不多都是应付,如读书笔记抄文章,读写大赛抄材料。谈不上能有什么实效。

特别不喜爱读书的例子在这个班级是个别的。除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字阅读的经历。武侠电视片、流行音乐等视听形式是闲暇消遣的主要方式。没有阅读兴趣,缺少阅读动力。不想看书,也看不下去,觉得没意思,即使勉强读了也往往是不知所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七~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从上面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一年读一本书,距这个起码的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数量上很需增加。与此同时,阅读范围也有待扩展。大多数同学的读书范围狭窄,品种单一。除了教辅书外,集中在课外动画方面就有23人之多。从读书动机上看,100%的都是为了课内学习,打发闲时的也占了约三分之一,而拓展视野作为读书重要功效之一,却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另外,读书途径较为单一。鉴于农村学生的实际,如果绝大多数靠自己买书读,就大大限制了广泛阅读的可能,从而很难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最后在读书的期待方面,需要教辅书的占了第二位,看得出同学自觉良好的阅读意识还没有形成,没有分清楚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之间的区别,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还极其有限。

以一个班级为例,难免有些以偏概全之嫌。但总的看来,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大致如此,高中生的情况可能还不及此。学校本身条件欠缺,图书室书籍严重不足,不向学生开放,绝大多数形同虚设。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少;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自觉阅读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认识相对不足;学校读书的氛围和风气没有形成,在提高考试分数上不能立竿见影的阅读被大大忽略乃至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类型的练习或者围绕考试而进行的快餐阅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一些有关读书活动,到了学校多半成了搞形式和走过场,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改变学生目前阅读数量少,质量差的状况,还需有关部门制定真正切实可行的办法,不断完善措施,像抓质量一样,形成一种长效激励机制,使这个活动得以有效、持久、健康的开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