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不端教育”能防“学术不端”?

2007-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武洁 我有话说

上周末,中国科协在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时,科协领导透露,学术不端教育将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说,针对请“枪手”代写论文、网上成段复制他人图文资料等“见怪不怪”的行为,他在高校开展“学术不端教育”,一是明确地告诫学生,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二是引导学

生、尤其是研究生,应该自觉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

“学术不端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并将在清华大学进行试点,中国科协的此番举措,当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针对性地瞄准了存在于当前高校中的诸多“学术不端”现象,堪称有备而来。毕竟,当“改编”、“拼凑”,甚至“抄袭”成为高校论文炮制的新方时;当“拷贝”、“粘贴”的简单复制被弃之不用,进而为更加明目张胆的“枪手代劳”所顶替时,“高校学术”本该具备的严谨、求实等属性显然正遭遇史无前例的颠覆,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此时,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引入“学术不端教育”,或许可以被称之为“悬崖勒马”、“力挽狂澜”的救命之举。

不过,这类以开展“学术不端教育”的方式来预防“学术不端”的策略,固然是相关部门出于美好期望而提出的善举,但是这样的举措究竟能否收获期望中的效果?又是否真的有益于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的化解,似乎还需另行论证。不难预计的是,即将出现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所谓“学术不端教育”,想来不过是将各类“学术不端”现象加以罗列,并辅以道义上的批驳或说教罢了。而这一教育模式得以生效的前提,显然是建立在学生们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缺乏认知与了解的基础上的。

当前存在于高校体系中的“学术不端”现象,并不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是非善恶辨别能力,而恰恰是高校体系中松弛的学术监管力度与乏力的学术惩罚机制,共同纵容了“学术不端”现象肆无忌惮的滋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引入“学术不端教育”,或许又将成为一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案例,如此课程的设置,不仅遏制高校“学术不端”的良好愿望难于取得,在高校学术监管与惩处机制继续缺位的前提下,“学术不端教育”没能遏制“学术不端”现象,反而授人以“学术不端”伎俩的“乌龙”效果,倒是需要警惕。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