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阅读,我投给余秋雨一票

2007-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武汉市青山区 陈斌 我有话说

尽管对余秋雨的某些做法我并不完全赞同,但这一票,我坚定地投给余秋雨。

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作家在提案上联合署名提议增设“国家阅读日”。但昨天学者余秋雨却在其博客上呼吁,“请大家帮帮忙,别增加‘国家阅读日’了。”他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灾难。这一

言论随即引发网民热议,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而支持增设“国家阅读日”的作家赵丽宏表示,他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

作家们的本意,大抵是觉得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过大,用于阅读的时间太少,知识存量不够。设个节日到底能够多大程度上促进阅读我不得而知,我在意的是,当前是否需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传统式阅读。殊知“阅”无止境,任何年代都似乎可以套用这一逻辑。余秋雨观点的新意在于,他并不是全然反对阅读,只是觉得现在的阅读途径很多,现在最需要的是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

余秋雨所指的阅读途径很多,这我是赞同的。我想,阅读并不是过去那种非要把厚本的古典抱在手里埋头去“啃”。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过去纸质传播作用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地分散,这种分散对于阅读不是削弱而是加强。比如,现在许多网络上的阅读率其实并不低,一篇文章点击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并不稀奇。尤其是一大批优秀的带着“泥土味芳香”的自由作家、民间作家一方面在那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广大网友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又何不是阅读?再比如,央视《百家讲坛》谈古论今,天然地理,无所不包。这种解说风趣幽默,近年来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读史热,这又何不是阅读?

因途径大大增多而出现的这种开放式阅读,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模式,必然打破过去那种

知识门槛,为更多的人们增进知识提供更大便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今天的人们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实践才变得可能。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内传统教育模式也深深左右着人们阅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重书本轻实践,重学分轻能力,有知识没水平的现象仍旧尤为突出,知识如何转变为能力势必成为素质提升的“瓶颈”。

我想,余秋雨也并非是要一概否定阅读,只不过是觉得,过多地强调书本知识是穿新鞋走老路,不利于书本知识的转化,当前比呼唤阅读更为重要的是,鼓励人们在阅读的同时多多实践,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在工作的酸甜苦辣中寻找规律,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真正消化知识,为己所用,最终实现提升素质的根本目标,这才是重中之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