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大学》,完善自我

2007-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阎崇年 我有话说

我建议,有阅读能力的读者,读一读《大学》。

“大学”二字,朱熹的解释是:“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这里的《大学》与今天的高校、大学不是一回事。它是一部儒家经典,不仅被尊为“四书”之首,而且被视为“四书”“五经”的入门津梁,登上儒家经典殿堂的阶梯。《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

宋代时抽出单列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后,元明清六百多年,“四书”为科举考试的经典教科书。

《大学》一书,在“四书五经”中字数最少(朱熹统计为1751字,我统计为1753字,差两个字,需要探讨),却内容丰富,有规模,有节次。《大学》分为“经”与“传”两部分:“经”一章,是全书的纲领,主要为“三纲领”――明德、新民、至善;“传”十章,是对经的阐释,主要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作“三纲八目”。

《大学》的精髓与灵魂是什么?《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谓“大学”?朱熹解释为“大人之学”。何谓“大学之道”?朱熹解释为“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总括地说,大学之道有三:

第一,“明明德”。前一个“明”为动词,彰明、扬明的意思,也就是发扬光大;后一个“明”为形容词,光明、美好的意思;“德”是人的德性、境界――就是说要彰明弘扬德性,光大美好道德。

第二,“亲民”。“亲”,有人读“亲”(qīn),意思是“亲民”;程颐读“新”(xīn),新旧的“新”,意思是图新。《盘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是弃旧图新,推及于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革旧维新,与时俱进。

第三,“止于至善”。“止”就是必到,“至善”就是盛德完美,品性完善,事理美善之极,达到最高境界。“止于至善”就是追求德性尽善尽美。

我想,前两条的“明德”、“亲民”容易理解;但“至善”这个人性修养的终极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至善”有不同的解释。我的体会:“止于至善”是要科学地调理天、地、人、己的四维关系。“达到四合”就是要达到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达到四合”是个过程,不断趋近“四合”,就不断攀升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看了大量人物传记,特别是明清人物传记。从中归纳出一个道理:凡是能够“达到四合”者,也就是《大学》中“止于至善”的境界,他们都是历史的成功者或胜利者,否则就是不完全成功者或失败者。

总之,不合是常态,合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修身,所以要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达到四合”都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对待《大学》和对待其他儒家经典一样,都要采取分析、批判的态度,既不能一概吸取,也不应一概排斥,而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