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家都有捣蛋鬼

2007-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徐鲁(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郝月梅: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长篇儿童小说《小麻烦人儿由由》、“搞笑鬼王闹”系列。

顽皮和淘气是儿童的

天性之一。中外儿童文学人物形象长廊里,塑造和刻画得最生动、最成功的,十之八九都是“淘气包”的形象。日本研究儿童文学的著名学者鸟越信教授多年前写过一部《世界名著中的小主人公》,有人据此而获得启发,正在做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中的“小淑女”形象的梳理与研究。不过,相比之下,我倒更愿意看到一部关于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中的“淘气包”形象的比较研究著作,那可能会更有意思。

之所以会有此期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已经注意到,最近几年里,国内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几乎是不约而同,用各自的系列故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别不同、年龄各异的“淘气包”形象。比较有名的如杨红樱的“马小跳”,萧萍的“开心卜卜”,郑春华的“大头儿子”,梅子涵的“戴小桥”,肖定丽的“小豆子”,简平的“海贝贝”,黄春华的“开皮豆”,周志勇的“臭小子”,等等。这些“淘气包”形象都是以系列小说的形式完成的,互相之间虽然难免有些“同质化”,却是中国当下儿童文学人物形象创造中,最为显著和最受小读者欢迎的一项成果。较之作家们的创作成果,我们的批评和研究无疑有点滞后和缺席。

曾经出版过《小麻烦人儿的麻烦事》、《小麻烦人儿上学了》等儿童小说的学者型女作家郝月梅,最近也推出了自己的少年成长小说“搞笑鬼王闹”系列。目前这个系列已有三本,即《与老妈过招》、《十二岁的玩笑》和《高第街56号》。我在2005年“搞笑鬼王闹”系列第一本刚问世时曾说到,与一些被媒体和同行过分关注、而实际上并不相称的童书相比,郝月梅的小说似乎稍显寂寞,但王闹的出现,以及通过这本书而显示的作者对于儿童心理的熟悉程度和写作潜力,却未可小视,值得我们有更多的期待。果然,她没有使我们失望。仅仅一年之后,王闹的故事就以集束的规模和系列的形式隆重推出。“淘气包”家族又添了一个新人。

与郝月梅用心观察和娓娓讲述的那个年龄偏小的“小麻烦人儿”――小丫由由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少年小说系列讲述的是一个同样有点麻烦的小男生王闹的日常生活故事。这个小男生就像黑柳彻子笔下的小豆豆一样,聪明伶俐,喜欢搞怪,好奇心重却又厌学,有时会把好端端的一堂课弄得无法善终,有时因为功课不及格而动脑筋、打歪主意逃避家长惩罚,最终换来老妈的一顿“女子单打”。

黑柳彻子在她的书里专门研究过这类被称为“LD”的小孩子的成长。所谓LD,是Learning Disabilities的简称,中文大概可以译为“多动症”。LD类型的孩子并非智力上有什么问题,相反只是因为好奇心特别强烈、精力一直很旺盛,所以个性尤其鲜明。自然,谁能够对这类孩子进行适当的、完美的引导和教育,充分地理解和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谁就是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最伟大的朋友和老师了。

郝月梅在她的小说里显然也在承担着维护和肯定这类男孩子顽皮、率真、自由和快乐的天性的使命。当她试图在作品里完成对诸如“好家长”、“好孩子”、“好的童年”,以及如何看待小孩子的顽皮、淘气和创造力、理想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怎样才是真正地尊重童心与个性等等问题的价值标准的重新确立的时候,她显然也是站在孩子一边的。而对成人们――包括家长和老师――一厢情愿地强加给孩子们的许多观念和苛求,则做了不动声色的质疑和否定。

在故事的讲述上,郝月梅从容地发挥着她善于经营“浅语艺术”的特长,节奏明快,文字简约而幽默。作家贴近当下的家庭和儿童生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这对母子之间的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与冲突,显示出对儿童心理的熟悉与把握程度,以及节制有度的叙事技巧。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文字。像许多喜欢对孩子反复交代某件事情乃至?嗦个没完的家长一样,王闹的老妈也是如此。王闹当然早已领教够了老妈的这种?嗦,时间长了,他就有了最简约的回答老妈的方式:

老妈给王闹约法三章:“第一,放学后立马回家,不准到处跑着玩儿。”“耶!”

“第二,碰上有打架斗殴的,赶紧躲开,别在那看热闹不小心白挨刀子捅,更不能跟着多嘴惹麻烦。”

“耶!”

“第三,白天自己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别吭声;晚上也不能再出去玩儿,坏人尽好晚上做坏事。”

“耶!”

光听王闹“耶”老妈还是不放心,又屁股一挪坐到王闹对面,准备把安全的重要性再给王闹加强加强。王闹拍拍那一桌书说:“我明天还有数学单元测验呢!”

这话管用,老妈一听赶紧闪。

老妈的一本正经的?嗦,王闹的嬉皮笑脸与漫不经心,通过这简约的对话表露无遗。这些妙趣横生的细节,也足以吸引那些喜欢快乐的小读者的共鸣和认同,使他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彻底放松的愉悦。这是他们正在经历的、因而是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同时,从这些洋溢着儿童游戏精神的故事里,我们也可感知创作者对儿童生活细节的独特观察与发现,以及对一些从儿童本位出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期待与呼唤。

一个优秀的童书作家,如果能把“畅销效应”与“文学价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双赢”,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至少要做到,把那些好的故事“从文学中剥离出来”,从而使故事的讲述变得更为流畅、简单和好读,因而更为小读者所喜闻乐见。

在我看来,郝月梅的这个小说系列就是在这么做的。而且,她做得相当的出色。她其实并没有完全甩脱文学的所谓“羁绊”。她的简洁、流畅和单线条的叙事方式,以及真实、幽默、洒脱的风格,谁能说不是“文学”的呢?借用创作过“开心卜卜”系列的萧萍博士的话说:“我希望自己能举重若轻。我希望尽可能地展现儿童文学的美感和儿童教育的趣味。……我希望写一个放松而恣意的童年,一个在想像和幽默中展开的童年,一个活生生的浪漫的童年。”

郝月梅少年成长小说“搞笑鬼王闹”系列:《与老妈过招》/14元,《十二岁的玩笑》/15元,《高第街56号》/16元,郝月梅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