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步入图书馆

2007-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林丽成 我有话说

亚历山大城,埃及最北面毗邻地中海的城市,是埃及、也是非洲的第二大城市。公元前332年,希腊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在与波斯人的战争中,不意登陆了这个古埃及的渔村。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渔村的

重要战略地位和经济发展潜力,于是决定在此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直到今天,亚历山大城依然是北非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和贸易港口。

亚历山大城沿地中海有四十余公里长的海岸带,数千年来,整座城市沿海岸带从东向西延伸,由北向南逐步扩展,形成了狭长的城市形貌。沿海的Corniche大街有二十多公里长,一边是地中海的碧水白浪映蓝天,一边是鳞次栉比的旅馆、公寓、高楼林立。浏览这些建筑的外观,基本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轨迹:城东的沿街建筑以多层为主,绿色的木质百叶窗、繁复的立面雕饰,虽然浸染着岁月侵蚀的斑驳痕迹,却无不显示其曾经的辉煌、依然的尊贵。显然,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曾经引领着这座城市建设的发展;向西移步,在滨江大道的中段,虽然建筑的高度见长,但立面简洁、结构单薄,那是多快好省的产物,经不住岁月的磨炼而显得破败;Corniche大街的西端,矗立着一座座簇新的现代化大楼,这是今日的新贵,可楼与楼之间缺乏应有的间距,站在公寓的阳台上,似乎可与相邻公寓的居住者交谈。人类文明的交流传播使亚历山大城成为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托勒密王朝的积极推动下,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后300年,古希腊的学者云集于此,历史上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其中有数学家、《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德,首次测算出地球圆周长的地理学之父、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埃拉托色尼,制定了生理学、解剖学定律的埃罗菲耳……与此相应的还有古代学术机构,如今被译作“缪斯寺”、“智慧宫”、“博学园”等,其中最著名的当为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图书馆,其建成时间早于公元前295年。当时的图书馆坐落在皇宫区,可见初期的图书馆并不是现代意义的公共建筑,而是统治阶层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当年图书馆的图书收集活动也充分显现了皇权特色。

传说托勒密王朝时期,凡是经过亚历山大港的船只都要被搜查,任何有文字记载的物品一律先收到亚历山大图书馆,由图书馆决定取舍或抄写复本。更有趣的传说是,托勒密三世为了得到珍藏于雅典档案馆的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说服雅典总督,借出复制,并以重金赁押以示诚信。可是最后宁舍重金,留下真迹,把复制品还给了雅典档案馆,真是不择手段地“热爱文化”。据记载,当年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藏达70万卷,光分类目录就有120卷。

1974年起,亚历山大大学致力于重建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计划,并作为埃及国家计划谋求国际援助。学校提供了位于地中海和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之间的4公顷土地,该地块紧邻被毁的古亚历山大图书馆旧址。这一事关人类文化遗产的项目,最终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

为了寻求最称职的建筑师来参与创作,在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的帮助下,这个项目在全世界范围招标。1988年6月26日,当时的埃及总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为新建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招标仪式投下了第一块石头。这一关系文化遗产项目的国际招标竞赛引起了世界各国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524个方案。中国的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都参加了竞赛。由于投标方案的截止日期为1989年6月3日,恰逢中国处于非常时期,所以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总建筑师张皆正只能在深夜匆匆步行至四川路桥旁的邮局,赶在12点以前盖上邮戳。评标委员会由两位图书馆专业、七位建筑学专业的专家组成,经过来自八个国家的九名评委评审,最后是挪威的CraigDyckers建筑师组团胜出。新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位于Corniche大街的东端,面向城市的东港和地中海。北面面海,从地平线逐渐升高,由钢框和大面积玻璃有序组合成圆型的大斜面,造型极富现代感,象征着湮没尘封了2000年的文化巨人正在崛起。南面临街,采用了大块面的实体墙,满布象征古埃及文化的符号。侧面的一小块实体墙做成金字塔状。从建筑中部伸出一道百余米的架空长廊,延往地中海面,这一线天桥的飘逸使大体量的建筑不显木讷笨重。

图书馆只对埃及国人免费开放,外国人入内需花10个埃镑(约14元人民币)购参观券。经过两道严格的安检后走进图书馆,大堂内有一座真人高的白色大理石雕塑,是该图书馆的创始人Demetrius Phalereus(公元前350―280年)。拾级而上,可达用大玻璃阻隔的观望平台,由此整个图书馆的内部结构一目了然。原来,整个图书馆的阅览大厅是在一个大空间里,由高度渐增的柱子支撑,内部形成位于不同平面上的分区,分别安排不同学科的阅览室,开架的书架和书桌整合在一个区域空间,便于阅读者自取。

为了解决大空间的回声问题,两边侧墙都用了吸音板。该馆建筑设计的另一亮点是采光:面向蓝天的屋面均用遮光板,侧面的则采用透明玻璃,室外的自然光只能从侧面射入,既充分利用了地中海地域的强烈光照资源,又不产生眩光。

在图书馆的大空间内,局部隔出一个层高适度的展览区域,用来布置永久和短期的展览。我去访问时,正是主题关于古埃及织物的短期展览。永久的展览则有收费和免费之分。免费的有亚历山大城市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亚历山大城的地图和反映城市活动的照片;还有一处展示了该市著名画家的生平、作品等。需要收费的是埃及古籍博物馆,当地人10埃镑,外国人20埃镑。这里展示的古籍,按学科分类组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带插图的数学类和地理类古籍。数量最多、印制最精美的当数各种版本的古兰经。书籍插图和装帧艺术,是古埃及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烫金鎏银、色彩斑斓,图案之美、工艺之精,令人赞叹之余更多的是肃然起敬。

我将带去的两本介绍中国京剧和中国风光的画册赠于该馆,意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在这个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里应有一席之地,也希望今天的阿拉伯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该馆捐赠礼品部的萨达姆先生给了我捐赠收据,并表示该馆将在书上标注捐赠者姓名后永久展示。事后我还收到该馆馆长Sohair F.Wastwy博士的礼节性信函。

精美的建筑、精美的藏书,亚历山大图书馆让参观者得到了无尽的视觉享受。然而,每次近距离接触古文明典籍,都让人平添一份沉重:今天的作者、今天的出版人,拿什么留给我们的后人?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