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巴黎的喧响

2007-04-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河西 我有话说

里尔克画像

当他决定把他内心的秘密都书写在白纸上,他无法欺骗自己,无法抑制灵魂的焦灼不安;原来它们都被上了锁,如今却由一支钥匙一样的笔让它们袒露

出来。他不知道这些文字和事端是如何诱惑着他,让他有一种冲动去将那些他每天都要去观察的事物放到这些日记式的断片中。这里有噪音,有比噪音更为可怕的寂静;有侍从官克里斯朵夫・戴特莱夫・布里格的死,邪恶的、奢侈堂皇的死亡;有轻蔑的、僵固的微笑,样子就像戴上了假面具……吉光片羽在制造着恐惧的体验。1904年2月,里尔克一边开始写作《马尔特手记》,一边开始学习丹麦语,以便通过阅读原著,认真地研究丹麦作家雅各布森和克尔恺郭尔的作品。也许,这部日记体的小说也深受克尔恺郭尔《诱惑者的日记》的影响,才让它呈现出私密与敏锐的特质。

在里尔克独特的嗅觉中,巴黎有一种很难分辨的气味,混合着碘酒、炸土豆用的脂油以及恐惧的气息。巴黎,让他像他的代表作《豹》中的那头豹子,“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巴黎就是关押着他的千条栏杆,缠着他的视线,让他窒息。也许是为了到郊外去透透气,1908年,33岁的里尔克离开巴黎,在柏林、慕尼黑、布拉格、罗马、威尼斯、卡普里岛之间穿梭旅居,并频频受到讲演约请。这期间的旅居观感,又成为他写作《马尔特手记》的灵感素材。然而,他摆脱了巴黎的纠缠了吗?巴黎似乎是梦魇,是孤独的牢笼,一点街市的喧扰就要让他笔下的女孩尖叫:“啊,讨厌,请安静一点吧。”

这位奥地利人也许终究难以适应巴黎的浪漫生活,而在普鲁斯特,巴黎总是充满生机。一个隆冬的清晨,当普鲁斯特从巴黎的卧室里醒来时,他不可思议地触摸到了春天――他突然迷醉于街上的小贩叫卖声,他们喧闹、刺耳的声音透过楼上的玻璃窗传入他的耳中。于是在《女囚》中开始了一段令人非常愉悦的段落:“巴黎的叫卖声。”傅奈尔在1867年出版的《我们在巴黎街头能见到什么》中如此描述巴黎的喧响:“沙哑、清脆、尖厉的叫卖声……组成了一段单调、令人厌倦、但在单调中又不乏变化的交响曲,从大都会街道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地传出来。”这些声音成了病榻上的普鲁斯特美好的回忆,然而里尔克却总是在逃避,他对隐修者激烈的辩护也许只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为绝对的隐修者,情愿让疾病和负罪感折磨着他。

里尔克绝对是一位让人为之动容的大师,此书――《马尔特手记》――的重要性也丝毫不亚于他的巅峰之作《杜伊诺哀歌》或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而曹元勇先生沉痛而凝练的译笔也让人过目难忘。

《马尔特手记》,(奥)里尔克著,曹元勇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3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