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打工者的读书精神令人感动

2007-04-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钱夙伟 我有话说
在珠海一个小区当保安的小陈,初中毕业,休息的时候干得最多的事就是看书,而这些书和杂志都来自废品收购者。5年来,他还一直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目前已整理出3本作品集,他最大的梦想是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能出版,然后把所得的稿酬用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如他所说。“我不想让更多的学生像我这样因为家境不好而读不了
书”。(4月9日《珠江晚报》)

我为这位打工者对知识对文化的渴求而感动,不仅自己孜孜不倦于书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有书读。确实,这在读书学习的风气日渐淡薄的当下,尤显难能可贵。据去年的一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首次低于50%。也因此,继去年中宣部等11个部委首次联合倡导发起全民阅读活动,今年两会时,又有政协委员提交议案,希望设立国家阅读日。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能在不长的时期内赢得转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民族有着读书的习惯,在公交车站候车时,手捧书本倾心阅读,几乎是常能见到的俄罗斯街头一景,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拥有了应对风浪最为需要的软实力。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们的生活中,读书的氛围同样十分浓厚,刻苦自学蔚然成风。书店里常有排队买书的长龙,图书馆座无虚席,各种沙龙经常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常有各种报告、讲座吸引青年人,街头的阅报栏前围满了读者,读书自然也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话题。那段时间的“读书热”,显然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在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科学技术竞争的今天,放弃读书意味着放弃对精神的追求。因此,即使像微软集团老板比尔・盖茨这样的顶尖级“忙人”,也把读书当成他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他自己所说,“我通常工作到午夜,接着回家,花一小时左右时间阅读一本书或看《经济学家》杂志”。确实,身处现代社会,不读书将远离精神家园,而发奋读书,最能体现出积极、永不满足的追求,以至使我们民族永远地持续进步。因此,当读书风气令人心焦地淡薄之时,一个打工者的读书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而面对他想用出版赚得的稿酬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愿望,我们在震憾的同时,还有什么理由不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