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修大清史率先尝试图录

2007-04-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了解到,在海内外广泛搜集纪实性绘画、老照片以及各种有历史价值的器物、文书档案的图片的基础上,清史编纂阶段性成果《图录丛刊》第一辑共五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其中大多资料图片为首次公开。第二辑共6卷已在紧锣密鼓的编辑过程中。与二十四史编

纂不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编委会在广泛征求海内外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新修清史采用由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五大部分组成的新的综合体体裁体例,而图录作为二十四史编纂中均没有尝试过的创新体例被纳入新修大清史。

为何独独清史编纂可以“以图说史”?著名明清史专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诚如教授向记者介绍,中国史书叙事记人均以文字记载,但为弥补文字资料记载的不足,历来学者都主张左图右史,南宋史学家郑樵就认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但受历史条件限制,这样的愿望难以实现,但清代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真正纪实性的绘画在清代出现。”朱诚如告诉记者,清代,一些具有高水平西洋画艺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与重在写意的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一样的、透视性强、立体的西洋画风。他们中的部分如郎士宁、王致诚等还获得中国高层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宫廷御用画家。受他们影响,一批中国的宫廷画家开始创作纪实性绘画。他们留下的大批“御容”、南巡、大阅、秋?、祭祀、行乐等纪实性绘画为我们今天研究清史提供了最为生动的历史资料。与此同时,欧洲人了解中国的渴求催生了“外销画”市场,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广东沿海一带,一批画匠开始大批量绘制反映中国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的民间纪实性绘画,专供欧洲市场。

除纪实性绘画对清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有记录外,晚清还有相当数量的老照片流传下来,同时,清代的档案比较完备、文书制度也比较齐全,另外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器物图片,如清代的服饰、匾联、古籍善本、碑帖拓片、风俗舆图等图片资料也比较丰富,“就为我们‘以图说史’提供了可能”。朱诚如说。

《图录丛刊》编委、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总编室主任于庆祥博士表示,上世纪80年代,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兴起,90年代,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体系进入史学研究,但这些变革更多的是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层面,在历史研究对象方面却无有拓宽:“随着技术的更新,图像历史将成为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朱诚如承认,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上尚待观念的统一和问题的解决,但“图录历史”作为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已经出现。他判断,“继口述历史之后,图录历史的时代已经来临”,而“《图录丛刊》的出版必将推动这一进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