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持久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07-04-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韩晓东 摄影田俊 我有话说

为什么要从国家层面倡导“全民阅读”?

阅读既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风气,从一定意义上讲,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

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学习型社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不仅对个体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学习热情,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意识,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战略要求,从去年开始,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今年参与的部门更多,有17个,包括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科协、中国版协、总政和北京市政府。

多年来,很多部门和团体都在不同的范围内持续开展群众性的阅读活动。比如全国总工会从1982年起就举办了“全国职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共青团中央从1988年推出“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署和全国妇联也从1993年开始,联合举办“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如何把这些“点”连成“片”,形成一种整体的社会氛围,还需要做更大范围的策划。去年11个部门、今年17个部门利用4月23日“世界图书日”为契机发出倡议,就是“连点成片”、从国家层面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一种有益尝试。由于参与发起“全民阅读”活动的这些部门联系群众面广,拥有推广阅读所具备的丰富信息资源和传播渠道,联合行动后,很快就形成了合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国家层面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去年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文艺报、中国图书商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10家报刊在“全民阅读”活动期间开展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活动,尽管上阵有点仓促,但是响应的人很多,收到的稿件有4000多份。来稿作者的年龄和职业跨度很大,有老人、有孩子,有学者、也有工人、农民和企业家,来稿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推荐自己读过的经典著作,也有写一本好书帮助自己从人生逆境中站起来的经历,还有畅谈读书如何使自己终身受益的体会。其中有篇来稿谈到一本书对全家祖孙三代的影响,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既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群众呼唤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今年“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和特点是什么?

“全民阅读”是总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和具体有效的措施。我们认为,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段的要求设计不同的主题,有利于吸引更广大人群参与,把“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去年“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是“爱读书读好书”,今年的主题是“同享知识共创和谐”。如果说去年的主题更多是体现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吁和倡导,今年则是把“全民阅读”活动放到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来思考和设计。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民阅读”活动,应当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党和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紧紧联系在一起,具体说,要与建设和谐文化和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全民阅读”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而不是形式主义的。

今年设计的“同享知识、共创和谐”主题,包含两个层面的用意,一是继续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二是同时在全社会倡导奉献爱心,开展捐赠助读,帮助困难群体解决读书难。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只倡导多读书、读好书是不够的,还要想到有许多困难群众并不能很方便地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和信息。关注困难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今年全民阅读活动的一大特点。

早在年初,中宣部联合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有关部门,发起“带一本好书回家”爱心捐赠活动,号召首都市民为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捐赠好书,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序幕。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第一本课外书”捐赠助读公益活动再次展开,向甘肃和重庆两个省市国家级贫困县的11000所小学,每个学校捐赠300本优秀的文学、科普图书和儿童百科全书,使最新最优秀的图书走近贫困地区农村的小学生,让他们也能领略到经典的魅力,享受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成果。这项捐赠助读活动已经使26000所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受益。在4月25日开始的全国书市上,新闻出版总署将组织专门针对三峡库区的捐赠活动。文化部、民政部、全总都将开展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捐赠助读活动。

今年全民阅读活动的第二个特点是,强化对阅读的引导,使读好书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中国作协向爱好文学的读者推荐了10种近年来最值得读的小说,中国科协则向广大读者推荐了10种最值得读的科普读物,新闻出版总署还向家长和小朋友们推荐了10种优秀少儿读物。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年出版图书品种逐年递增,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如何选择阅读成为很多读者的棘手难题,相信有关部门的权威推荐,将有利于引导他们的阅读。

今年全民阅读活动的第三个特点是,大力营造阅读氛围,倡导多读书。书店是营造阅读氛围最好的场所。今年国有新华书店仍将会有不少亮点。去年“世界图书日”当天,各地新华书店纷纷延长营业时间,方便读者购书,今年各地新华书店将在“世界图书日”前后连续3天延长营业时间,同时继续给读者提供优惠。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辽宁北方图书城,以及武汉、重庆、深圳等地的大书城,除了优惠读者,还有相当多的针对不同读者群的活动,像组织作者见面会、作品研讨、专题讲座、展览等,非常丰富,把为读者服务和倡导读书很好地结合起来。

全国书市也是营造读书氛围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随着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国书市的订货功能已经不是第一位的了,书市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流动的宣传和阅读平台,书市办到哪个城市,就会把一场图书的盛宴带到那里,就会掀起一股读书的热潮。去年全国书市在新疆举办,当地的“全民阅读”活动持续了一年。今年,全国书市在重庆举办,又恰逢重庆建市10周年,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年轻直辖市,相信一定会利用承办全国书市的机会,使更多的读者借机享受到全国各地的新书佳作,带动当地的阅读。

新闻媒体更是在全社会营造阅读风气的重要力量。今年除有关部门报刊继续举办读书征文活动、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外,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也都加入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中央电台、电视台不仅将对各地举办的读书活动进行连线直播,还在黄金时段连续播放以“全民阅读”活动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除加大篇幅报道有关读书活动的新闻外,也将连续刊发倡导读书的公益广告。

如何建立“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

探索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其实也是今年的特点之一。“全民阅读”活动的背后,是需要用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长期努力作为支撑的,如果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的号召,很容易停留在形式上。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建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并不是要新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要与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如倡导读好书,首先要求出版单位建立多出好书的工作机制,确保给读者提供优秀精神食粮。再比如,倡导多读书,就要求发行部门改善服务、提高网点的辐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群众能够方便地买到自己想读的书。还有请权威部门定期推荐好书,也是长效工作机制。解决困难群体的阅读需求,就需要通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都是长效机制。今年“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呼吁设立中国国家阅读日,这也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一种思路。但是,即便设立了这样一个节日,也不能代替各部门的长期努力。

据了解,目前,各部门都在努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比如,中央文明办正在将“阅读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工作考核体系;民政部门正在研究结合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图书馆、文化阅览室的建设力度,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全国总工会正在开展“工会职工书屋”计划,为职工办实事;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到2020年前,使全国农村的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以解决农民“看书难、买书难”的问题。中宣部也在着力完善引导机制,引导出版发行部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多出好书,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引导媒体多宣传推介优秀作品,营造“全民阅读”的舆论氛围。

总的来说,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今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主题更加明确,活动更加丰富,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我们相信,久久为功,只要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