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师该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2007-04-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纪连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2005年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

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的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自我阅读,我觉得我们学校学生的阅读氛围还是不错的。我和我的同事们都会在课堂上随机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平时在

课外也会向同学荐书,我们是有意识这么做的。每到寒暑假,像政治、历史、地理、语文等科目的老师都会布置学生看一本或几本书,还要写读后感或是做一定的摘抄。

我在教高一、高二的历史课,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所构成的,当讲到某个人物的时候,我就会向同学推荐说,咱们学校图书馆里有关于他的书,书名叫什么,写得怎么样,大家有兴趣可以借来看一看。比如讲到二战时期的丘吉尔,我会让同学去学校的图书馆了解一下他,学生们通常会认为丘吉尔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但实际上他还具备非凡的文学才能,他的六卷本的《二战回忆录》是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教科书里只会涉及到他很简单的一段,我会选择关于他最精彩的故事来讲解,然后在高潮的地方戛然而止,说,那么这个故事的后半截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哪本哪本书,书中的内容非常好。毕竟是讲过“百家讲坛”的,所以我给学生推荐的书他们还是比较愿意接受的。他们也会感觉到,这个老师讲课好除了善于表达之外,读书多也是一个方面。教师成长起来肯定和他看的书有关系。有些同学会问到,纪老师您看过什么书呀,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学生主动来问我,我也会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分别推荐书让他们阅读。

我觉得书相对而言要有系统性地、有重点地阅读。现在的学生都很忙,我不要求他们凡是推荐的书都读完,但是我会告诉他们,希望重点读一下哪些地方。比如在讲世界史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推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部书分为上下两卷,单纯从学历史的角度讲光看下卷足够了,但我还是希望他们把上卷也读完。你怎样来看待下卷呢?下卷的展开全在上卷呢,1500年以前的东西你也不能不看。这是外国人看历史的著作,我还希望他们能同时知道中国人是怎样理解历史的,我会推荐北师大教授刘宗绪、首师大教授黄安年合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另一方面,我也经常和学生们说,不妨读一些“闲书”,你必须要读一些现在觉得没有用的书,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都读“有用的书”,用到什么就读什么,很可能会造成知识体系的不完善。

许多同学读过书之后都愿意来找我谈感受,有时候我们的观点会不一致,甚至起一些争执。比如丘吉尔,我说他不仅是伟大的演说家,还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但是有的同学会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是罗斯福――就是说,学生们读完我们推荐的书会有反馈,我们之间的这种阅读是互动的,我愿意通过引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受到不一样的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的书多了也就逐渐成熟起来了。师大二附的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有时候学生也会给我推荐一些书,我也很愿意去读。

引导学生读书要靠老师自己,读书真不是强迫的事情。当教师引导学生的时候,改变不了学生就只能改变自己,用非常有见地的想法,精彩的故事来感染学生。

范锦荣

北京二中语文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曾将学生(1999-2000年)创作的诗歌选编成册,在校内出版,反响良好。2006年北京市文科状元何旋即出自范锦荣任课的班级。

我在二中三十年,教高中也有十八九年了。三年一轮,我每次教高一时都会给学生介绍百本图书,这百本图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方方面面。有的同学毕业后到大学里就会说,我们遇到一个疯子老师,她提到了那么多书,让我们都去疯狂地阅读。但是无论文理科――尤其是理科学生,他们自己也承认,这种广泛的阅读对自己思想的积累还是很有益处的。原来有一个学生就说,范老师读的书太多了,我得和她较较劲,她说什么我就得知道什么――老师说哪个作家,对他来说是很新鲜的,他马上就变成行动,自己去读了。后来这个学生临毕业时说,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是跟老师平常培养我们读书有一定关系的。

现在所谓的高考压力,其实在很多学校从高一就开始体现了。但我们二中一直以来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方面抓得还是比较紧的。从去年开始,学校定下来高一、高二的学生每个月都要上阅读课,语文和历史分别有一节,从目前来看进行得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美术馆、学生图书馆、古籍室和外文阅览室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文史哲馆,实际上是给学生开辟了一个阅读空间。文史哲馆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相应书籍,其中语文类书籍占2/3弱一点,历史和政治类书籍占1/3强一点。其实语文新课标中针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内容也没有强行规定,但是学校始终认为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教师就会在阅读课上给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的阅读指导。从语文老师方面来讲,我们从高一开始就有意识地给学生指导:要读哪类书、读书的过程中如何做阅读笔记、如何通过阅读和笔记实现积累等。

我们提醒学生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写周记、写札记,还要备一个摘抄本,遇到喜欢读的、值得品味的或者是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就摘抄下来,找时间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首先会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借助日常的积累去模仿,慢慢地就会逐渐变为自己的东西。有了这种转变,到高三写作文时,他的思维、文句,都会有大的提高。

帮助学生养成这种阅读习惯,在读书方面有一定积淀以后,对于他们形成独立思想、形成个人见解,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常说语文是在课上学的,但是功夫是在课下练的,要培养学生自读,自己去收获,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大的语文观:生活处处不语文――我的一点一滴都跟语文学习有直接关系。去年北京市的文科状元是我班上的,每年我带的文理科班语文考试都是东城区的第一名。

过去我给学生们讲高三语文第六册的外国文学部分,除了作家作品本身,还会涉及他们的社会成就、社会影响等等,因为在高一给学生布置百本图书的时候,就已经让他们接触过卡夫卡、伍尔夫等人的作品,现在再来延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去年和今年我都在教高三,原来高考考试时间未改时我们在课时上还宽松一些,但是现在实在紧张,讲课过程中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了。我觉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大损失,我会抱歉地跟学生说实在没有时间了,这段内容再使劲压缩起码也要讲两三个星期,但是就是这点时间也挤不出来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