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望那漫漫“追星”路

2007-05-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金涛(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生活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夏夜仰望繁星满天的苍穹,忽然一颗、两颗流星飞过夜空带来的惊喜。

由此想到,人类的童年对于日月星辰周而复始的变化所引起的惊诧、困惑甚至恐惧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象和探索,导致了天文学的诞生和世界各地的宗教、神话、文学艺术的萌芽。天文学是最古老的学科,又是最年轻、最前卫的学科。历史上天文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无不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推动了天文学的新发现。

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的新作《追星》,是一本原创科普的优秀作品。以我的浅见,科普作品如何做到原创,避免落入编纂的俗套,重要的一点是选择切入点,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要有独特的视角。《追星》一书以大量事实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即人类如何“追那天上的星”而演绎的天文学发展史。

《追星》不仅书名别具新意,写法也不同于一般的天文学通俗著作,它不是罗列天文知识,而是将几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艺术、科学、宗教贯穿始终,融天文与人文于一体,突现了天文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又将许多天文知识渗透其中,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天文学的知识,这是极具创意的。例如该书的第一篇就是从神秘的慧星出现在夜空引发的许许多多的故事说起,从诸如恺撒大帝遇刺那年出现的大慧星,传说中耶稣诞生时出现的“圣诞之星”,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名画《博士朝圣》中的大慧星,亚里士多德对慧星的解释,哈雷与著名的哈雷慧星,以及1986年“乔托号”飞船对哈雷慧核的探测等来展开对慧星的介绍。作者旁征博引,将历代天文学家对慧星的观测、对其运行规律的测算、对慧星物质构成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发射慧星探测器对慧星的深度撞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层层剥笋,娓娓道来,令人对慧星产生无穷的兴趣。这种写法足以显示作者治学的功力,作者不仅通晓天文学,而且对世界史、艺术史、宗教史、文学史都有很高的造诣,方能纵横捭阖,令人回味无穷。

既然是介绍人类如何“追那天上的星”,就不能不涉及人类“注视宇宙的眼睛”――望远镜的发展史。《追星》以大量篇幅介绍了从早期的望远镜到折射望远镜,从大型反射望远镜到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演变,但这种介绍并不限于技术,而是结合许多天文学家的发现铺陈开来,读来饶有趣味。书中对历史上许多著名天文学家对宇宙探索的巨大热情和感人经历作了生动的描写。这里有德国的赫歇尔一家几代天文学家的艰难探索,也有古希腊的依巴谷、波兰的哥白尼、丹麦的第谷、中国的郭守敬、德国的开普勒等人几十个寒暑默默守望寂寞夜空的执著。作者既介绍了许多天文学家穷毕生精力追踪星空的顽强毅力,也描写了他们多彩多姿的人生和妙趣横生的逸事趣闻,由此不难想到,天文学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都是来之不易的。这些“追星族”身上凝集的耐得寂寞、矢志不移的精神,正是当今应当大力倡导的科学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追星》这本书在介绍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和成就时,始终渗透着这样一种科学的观念,即人类对宇宙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尽管我们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广袤的宇宙面前,人类至今只不过是窥豹一斑,还有很多奥秘尚未能揭开,正如作者所言:“在我们银河系中,总共有2000多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我们的宇宙中,形形色色的星系数以千亿计,银河系只是其中普通一员。宇宙的奥秘层出不穷,人类为探索它们谱写了无数辉煌的乐章和诗篇,我们不应错失欣赏的好机会。”人类“追星”之路仍将延伸下去。

  《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卞毓麟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27.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