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修纂阶段

2007-05-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国史学界聚集北京共襄盛举,新中国规模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修纂阶段:修订工程组织机构落实,总体修订目标、步骤及各史修订思路初步确定。修订后的全新升级版本,将确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现代通行本地位。

修订工程的组织者、出版者中华书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校订意见及档案资料。

本报讯 借半个世纪中国史学研究发展之势,聚中国史学界济济人才,正当其时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修纂阶段。今天,耄耋之年的著名学者任继愈、蔡美彪、冯其庸、戴逸、田余庆、徐苹芳等偕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修纂委员、审定委员近百位专家学者于北京香山饭店共襄盛举,展示了修订工程蔚为大观的阵容。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是原点校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党和政府对其十分重视和支持,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陈至立分别对修订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求重视和支持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解决好资金和人力问题。2005年初,中华书局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的前期调研工作,得到史学界、文献学界广泛而积极的响应。在2006年4月举行的修订工程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回顾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出版的曲折历程,论证了修订工程的重大意义和可行性。随后,修订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中国出版集团“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并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一年来,中华书局全力推动,各地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鼎力支持,修订工程有了扎实进展。不仅组织机构落实,参与修订的人员、工程启动资金已到位,主持各史修订的修纂委员已分别提交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等各史的修订思路。

修订工程组织机构由学术顾问、工作委员会、修纂委员会和审定委员会组成,并设立由原京、沪两地点校本责任编辑为主体的特约编审小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杨牧之担任,任继愈任总修纂,王元化、王永兴、王锺翰、冯其庸、何兹全、季羡林、饶宗颐、蔡尚思、戴逸等任学术顾问,另有修纂委员、审定委员、特约编审一百余人。参与修订工作的单位分布于京、沪、津、鲁、鄂、陕、浙、苏等省市的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全国史学界的力量再一次以“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为缘聚合到中华书局,堪称当代学术界、出版界的盛事。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徐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修订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学术质量。修订工作将在原有点校基础上展开,严格遵守在点校本基础上进行适度、适当修订和完善的原则,通过全面系统的版本复核、文本校订,解决原点校本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准确、更规范、更具有学术含量的全新升级版本,进一步确立并巩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现代通行本的地位。他强调,保证质量的关键是修订工作的程序。为此,修订工作总则、工作流程将在今天开始举行的第一次修纂工作会议上讨论确定。徐俊介绍说,整个修订工程统一要求各史做好版本对校记录、校点长编和校勘记录,保证做到修订工作的每一步都具有可回溯性,以利于有效解决修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会上发出的“关于征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校订意见和档案资料的公告”,将向社会大众继续广泛征集校订意见和相关档案资料,以求为修订工程提供更多的资料,使之尽善尽美。

总修纂任继愈先生告诉本报记者,此次修订的意义不但在于推出一个体例统一、标点准确、校勘全面、阅读方便的新的、更高水平的定本,使“修订本”成为21世纪古籍整理新的标志性出版物,并具有古籍整理规范的示范性意义,重要的还在于培养一支古籍整理研究的学术队伍。像上个世纪“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工程一样,借这次修订的机会,将一批年青的研究者带出来,使他们成为未来古籍整理的中坚学术力量,保证学术发展薪火相传。

据悉,历时五年的修订过程,将成为新的学术、文化财富,被中华书局整理出版,这就是:以“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为依托,做好历代“二十四史”研究成果的整理出版工作,总结历代对诸史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诸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库;汇集今人已有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校订研究成果,形成“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包括修订工程实施中的重要前期成果以及延展性成果,为修订工作提供学术依据和质量保障;与“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相关的档案(包括公文档案、书稿档案、体例细则、点校本及校勘记原稿、校样、点校期间的工作日记、书札、照片等),将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档案选编》的形式出版,为总结点校工作和新中国的古籍整理成就,提供系统的原始资料。

伴随会议在香山饭店举办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档案展览,重现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伟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经历的曲折过程和杰出成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