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书分册分期出版为哪般?

2007-05-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武汉市江岸区 丁运时 我有话说

女作家毕淑敏新作《女心理师》近日上市,这部小说的上册讲述了女心理师贺顿接待了数位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情况各有不同,表现古怪。就在贺顿欲揭开这些患者心理背后的东西时,小说却戛然而止,留待下册分解。事实上,近一两年来的图书界,新书分册分期出版“疑似流行”,其表现为先出上册,过一段时间再出下

册。余华的《兄弟》、易中天的《品三国》乃至六小龄童的《品西游》都是如此,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由不得已到刻意为之、由个别偶然到普遍的趋势。

明明一部完整的新书,偏偏要分册分期出版,吊足了读者胃口,作家和出版商对此解释各不相同。据悉,“始作俑者”余华先出版《兄弟》的上部,是为了“要赶上海书展,因此在下部未写完的情况下提前出版”,完整上市时间跨度达半年多;易中天首先推出《品三国》的上部,因为要“等到在电视中品读‘三国’的结束”;六小龄童《品西游》的责任编辑称,因为书还没写完,如果等书全部写完,担心在此之前这个选题被其他出版社抢先出版。但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实际已经完稿,但据说“因为印刷的缘故,上下册不能同时出版”……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无非是一种图书出版发行的策略,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其目的是抢占图书市场,借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新书分册分期出版,充分暴露了当今作家创作态度的浮躁以及出版商的急功近利。尤其难以想象的是,一部作品在未完成之前就急着推向市场,创作者要冒多大的风险。因为文学创作的规律要求作家对作品的布局谋篇事先应有通盘的考虑和全面的构思,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则可能相应地作出调整,最终打磨成一部前后照应、风格一贯、紧凑完整的作品,遑论基于严谨的考虑,作者一般还须进一步地修改完善呢?然而,这一过程被人为地隔断了,为了争抢和吸引读者的眼球,把一个粗率的半成品迫不及待地推出,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表现。万一在继续写作时思路发生变化,岂不造成上下册脱节、风格不一致的弊病?至于完稿的作品故意分开上市,则完全是为了延长作品的热销时间,牟取最大的利益,任何其他的解释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如果要等到电视上品评完毕才能出下册,或者印刷的缘故使得下册出版滞后,那么为什么不缓一段时间,待新书出版发行的条件成熟后再一并完整地推出呢?

此举或许能让作家和书商赚个盆满钵满,但对读者来说却很不公平,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读者购买阅读新书,当然希望一气呵成地读完,这才符合一般的阅读习惯,对此作家也并不讳言。但是分册分期出版,有的甚至拖上半年、一年之久,让购买了上册的读者欲罢不能,想要完整地阅读就不得不跟进,一方面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不排除某些可以印成一本的书,故意分成两册来卖)。特别是那种上下册质量参差不齐、风格有明显差异和整体不协调的作品,根本就属于“不合格产品”,采取这种吊胃口的方式迫使读者就范,实在难逃“损人利己”之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