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小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

2007-06-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美籍华人学者 穆爱莉 我有话说

我今天有资格在这里说话,主要是因为去年在美国出版了《喧闹的麻雀》这本小小说集。编译此集的主要理由有两个:1)看中国的变化,小小说是一个最好的窗口;2)作为成功的文化产品,小小说开辟了一条当今文学、文化作用与社会、人类的新路。《喧闹的麻雀》的发表为西方世界搭起了一个看中国的小窗户。现在,我要再写

一本书探讨小小说文体的生命力,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成功的原因,以及这一成功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今天的意义。最近美国联邦政府的福布赖特基金会已同意出资让我写这本书。

面对这个世界上出现的种种不正常因素,我不禁要问:人类与同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希望、未来在哪里?我个人认为,要找答案还要回到人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想想看,如果房子越大、车越高级、消费越奢侈越是成功的标志;如果无休止的发展、增长、利润是生存的根本目的、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如果物质文明的发展、武力的强大在资源分配和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起决定作用,残杀与掠夺会消失吗?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改变吗?不从根本上对制度、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提出质疑能行吗?

这些跟小小说有什么关系?小小说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对当今世界提出问题、启发我们做大思考的文体。在我将要撰写的书中,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其中有秦俑的“感冒是怎样流行的”,佚名的“俺就多说了一句话”,季栋梁的“黑鸡白鸡”,莫言的“奇遇”,白小易的“知音遍地”,以及陈世旭的“老曹你好!”。希望书中的例子能充分说明小小说不仅能向我们提示当今世间棘手的问题、战乱的根源,还能为我们提供转化矛盾、解决冲突,待人处事的好办法。

书中我还用王彦艳的“守株待兔之前后”一文,试着从小小说文体中寻找一下它能肩负此重任的原因。在《喧闹的麻雀》一书的前言中我写到:“小小说邀请读者思考艺术的能动性,有着不断再现多元想象的功能。小小说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审美形式和特征必然导致对定势思维的冲击;它叙事的方式和策略必然触发新视角、新思想。”在我看来,“守株待兔之前后”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多元思维的产物。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打破界限,连接貌似对立的各方;它的容忍、容纳、拥抱、体验、尝试各种不同审美表达形式和方式,是小小说文体的胸怀,是小小说不断再现多元想象、触发新思维的核心,是小小说的无穷艺术创新和生命力所在。

小小说的这些艺术属性与人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有什么关系?这种打破界限、连接对立面的审美手段\)核心有着必然的道德内涵,也就是说美与善有着内在的联系。小小说通过艺术、审美的手段告诉我们,所谓最高境界就是由体味对立统一之道而生的平和之心、和谐之境。这种平和之心、和谐之境,如同蔡元培先生所言,能“提起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一种划分人我的僻见,保持一种永久平和的心境”。蔡元培超越了“类别”划分与黑白对垒而一概尊重。小小说有着包容一切的艺术形式和自觉追求统一物的对立面在矛盾中转化的能力,它所体现的就是这样“大制”。小小说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所负载的审美与道德精神是共通的。世界和中国都需要小小说所体现的辩证思想、审美境界、文化精神、道德力量。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应该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了。在这一点上,我欣喜地看到《小小说选刊》和《百花园》走在了前面。

在美国的大学里,为了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中文课堂里来,我常常向他们传达中国经济飞快发展的信息,强调汉语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何等重要的、未来必需的“生存技能”,虽然我心里明白,就教育的终极目的来讲,它们怎么都是第二位的。教育应把人本身、把培养有质量的生命作为第一目的。几年前,《百花园》市场和社会效益结合的走向和成就吸引我来到了郑州。在这里,我找到了当今时代“培养人的情感本体和伦理本体”的一条好途径。从小小说的美育加德育加市场效益的功用中我看到当今商业\)信息社会中人类与同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希望和未来;看到了无论什么社会中人类共同的心性所向。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向小小说作家和编辑学习,为他们著书立说,把他们的故事、以及这个故事的意义讲给世界听的原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