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颂民族精神开现代新篇

2007-06-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蔡世连 我有话说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资源,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实现群体认同的重要标识。

当今世界,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但全球化绝不是一体化、单一化,而应是各民族文化的更为自由健康的交流和对话。因此,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正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重识和重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上,刘亚伟、张力两位学者执笔编写的《中华民族精神颂》出版了。重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整理、继承、弘扬,这本身就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因此,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就出现了一些普及文化知识、强化文化认同,且适应青少年教育需要的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这些读物大多采用了韵文或歌谣的形式,易读、易记,言简意赅,生动活泼,所以流传至今仍是青少年教育的好教材。《中华民族精神颂》也采用四言歌谣的形式,但由于它面对的是现代读者和现代文化语境,需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进行书写,因此它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创造。

该书主题集中,既博且精。《三字经》、《千字文》被人誉为知识小百科,但与这种“博”相伴的则是它们的“杂”和“浅”。《中华民族精神颂》也可以说是一本历史文化知识的小百科,它以历史为经,以人物为纬,洋洋洒洒,一路写来,介绍了一百多个历史人物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故事,博则博矣,然而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不离阐发、颂扬民族精神这个主旨,既专精、又广博。这种以歌谣形式普及某种专题知识的文体,其开创之功很可贵。

《中华民族精神颂》谈论的话题无疑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由于这个话题太大,历来见仁见智。再说,一谈民族精神就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何谓精华,何为糟粕,更是人言人殊。对于何谓民族精神,该书编者绝不为几个坚硬干巴的教条所拘囿,而是坚持形象大于思想的原则,让活生生的事实说话。正是从这一百多个历史人物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中,读者看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比如可以从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生命韧性和智慧;可以从李离主刑、孟母三迁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民族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渴望社会公正、公平的意志和决心;可以从孔、老、庄、墨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民族苦苦追寻和坚守的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如此等等。至于何为精华何为糟粕,编者也自有认定的标准和原则。书中淘洗尽了为旧时代文本所津津乐道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与封建的君主专制相连的一些伦理原则、价值规范。除了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可以作为民族文化原型的历史人物外,为旧文本以及某些政治家们所喜欢称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一概阙如。这恐怕不是出于无心,而是缘自有意。这意,我以为就是尽力发掘我们民族精神中那些既代表了民族文化个性又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和情感、理想和原则。而这正体现出编者的胆识。

以四言歌谣的形式编写弘扬民族精神的普及性读物,在语言上遭遇的困难可想而知。它既要简洁凝练、内涵丰富,又要生动流畅、雅俗共赏。在以文言为主的时代编写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尚且有不少为人诟病之处,至于以现代白话为主要语言形式、以双音词作为基本语义单位的时代,要用四字或八字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清楚已属不易,何况还要生动流畅、雅俗共赏呢。编者以他们丰富的学养和表达才能,克服了上述困难,给人们提供了一篇一气呵成、气韵生动的美文。这里的经验也有普遍性的借鉴价值。

《中华民族精神颂》,刘亚伟、张力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