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性看待"红楼选秀"结果

2007-06-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解玺璋 我有话说

历时10个月的“红楼选秀”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据说是皆大欢喜,多方共赢。事前的种种担忧,倒是人们多虑了。

对于“红楼选秀”,很多人都很在意是否为重拍《红楼梦》选中了演员,特别是“宝黛钗”,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此之前,还传出了胡玫导演不准备用选秀选出的演员,甚至有可能退出《红楼梦》剧组

的消息。而电视台表现得也很强硬,一定要迫使胡导就范。现在这种情况,我猜想,可能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在电视台,当然希望能对参加选秀的青年男女有个交代,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角色的确定,不能走群众路线。公众投票可以选出集体的“梦中情人”,却很难为某个角色找到合适的演员。在这个问题上,胡玫的要求并不过分,倒是电视台,有些忘乎所以了。我们既希望能有一部超越前贤的《红楼梦》,为什么不给导演一点创作的自主权呢(选演员正是艺术创作的开始)?一个处处受到约束的“傀儡”,我们能指望她拍出体现着自由天性的艺术作品吗?

说到底,“红楼选秀”和以前的“超女”,以及同时的“快乐男生”、“加油好男儿”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一档娱乐节目。如果有人觉得“红楼选秀”比其他几档节目更多了些“文化品位和典雅气质”,那也只是由于《红楼梦》而产生的一种错觉,仿佛有了《红楼梦》就有了文化,就典雅了,其实不然。实事求是地说,《红楼梦》并不能改变选秀活动的性质,它只是给选秀活动增加一点佐料。希望用选秀活动取代导演的职责,承担起选拔演员的任务,不仅违反艺术创作的规律,作为主办方,也是不明智的,是一种非分之想。即使现在“钗黛”已经选拔出来,而且得到了胡玫导演的认可,也不能认为这种方式就是正常的和可靠的。

电视台的问题是从一开始就拿选演员来忽悠观众,他们故意模糊了“选秀”与选演员的区别,是很不负责任的。当然,按照商业或市场的规则,电视台要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赚取更多的广告费,使利润最大化,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其实是很大的。他们有点铤而走险的精神。假如胡玫导演坚持她的意见,电视台很有可能就下不了台。这不是危言耸听,假如“钗黛”也没能入选,情况就很难说了。电视台至今还对贾宝玉的落选耿耿于怀,原因也在这里。

胡导拒绝“贾宝玉”的理由,据说他们都少了一点“古典气质”。气质当然是更加内在的东西,不是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却又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中。以此观之,隆重入选大观园的“钗黛”二位姑娘,古典气质又有多少呢?我以为,这种气质在当代早已是稀世珍品,得之非常不易了。不用说古典到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即使是民国戏,有气质的演员也不易求。希望选秀能选出“古典气质”来,几乎是缘木求鱼,天方夜谭。但仍有很多人喜欢拍古典名著,甚至一拍再拍。

现在有很多人把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红楼梦》视为经典,还在争论新版能不能超越它。其实无所谓超越不超越,多年来,关于《红楼梦》的改编,都是取其一端而已。王扶林如此,胡玫也越不过这道坎儿去。更何况,以电视剧的局限,《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它是无从表现的,最终,也只能以“遗憾的艺术”来安慰自己。明乎此,我们对胡导的新版《红楼梦》就不必有太大的期望,望之弥深,仰之弥高,到头来,难过的还是我们这些观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