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奇努阿•阿奇贝:重新看非洲

2007-06-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创立只有两年的布克国际奖证明了自己的雄心和眼光,在将一位阿尔巴尼亚作家成功推向世界之后,6月13日再度以

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0万元)的大奖,奉尼日利亚人奇努阿・阿奇贝(Chinua Achebe)为世界级大师。

除了沃尔・索因卡,如果还有第二个尼日利亚人应获诺贝尔文学奖,那一定就是阿奇贝。事实上,他的文名早已在非洲大陆上传扬。纳尔逊・曼德拉在种族主义南非的大牢里被关了27年,但是,有了阿奇贝的书做伴,“监狱的大墙就倒掉了”,人就有了自由的心,和把牢底坐穿的气概。阿奇贝70大寿的时候,曼德拉以“自由战士”的荣称道贺。

阿奇贝终其一生,都在为打破西方对非洲的公式化理解而斗争。他的第一部小说《崩坏》(Things Fall Apart)描述的正是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对当地伊博土著文化的毁灭性冲击。小说的主人公奥昆科沃无法劝服村民,让他们相信,一旦他们改变自己的文化内核,投向舶来的英国传统,他们的社会将会分崩离析。

1958年出版的《崩坏》就像一个预言,因为过了不到十年,南部以伊博族为主的比夫拉地区便爆发了分离主义的血腥内战。阿奇贝还在短命的比夫拉共和国(1967-1970)担任过外交官。

刚刚赢得奥兰治奖的尼日利亚年轻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济・阿迪奇(Chimamanda Ngozi Adichie)也出自伊博族,获奖小说《半轮黄日》(Half of A Yellow Sun)亦以比夫拉战争为背景。她视阿奇贝为精神导师,后者也曾盛赞这位29岁女孩的才华与思想力度。

1930年11月16日,奇努阿・阿奇贝生于尼日利亚奥吉迪(Ogidi)一个基督教改宗者家庭,父亲叫以赛亚,母亲叫珍妮特,都是西式教名。阿奇贝入读伊巴丹大学,学英文,日后也主要以英文和伊博语创作,沃尔・索因卡是他的校友。阿奇贝以处女作《崩坏》一举成名,这也是他公认的最佳之作,曾获评20世纪非洲最佳小说,迄今已在世界各地以50余种语言卖出了1000余万册,销量十分惊人,使他成为有史以来被译介最多的非洲作家,以及公认的现代非洲文学之父。

《崩坏》在中国国内出版过数个译本,如《崩溃》和《瓦解》。

1975年,阿奇贝发表了非常有名的文学评论《非洲印象: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种族主义》(An Image of A frica: Racismin Conrad's" Heart of Darkness"),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这部描写殖民时代非洲的经典小说,他攻击康拉德是种族主义者,用作品将非洲兽性化,将非洲人写得根本不像人,因此使非洲成为了“西方文明的对立面”。《非洲印象》早已成为后殖民理论的重要文论。

1990年,阿奇贝遭遇车祸,腰部以下截瘫,从此只能坐轮椅,现虽已76岁,但仍在纽约巴德学院任教,担当语言和文学教授。

布克国际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所有作家,无论国别,只要其作品曾以英文或英文译本发表,均有资格获得此奖。

布克国际奖不是作品奖。根据规定,每位作家只能获得一次布克国际奖。2005年的第一届得主是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

本年度的决选名单中还有卡洛斯・富恩特斯、多丽丝・莱辛、伊恩・麦克伊文、萨尔曼・拉什迪、约翰・班维尔、菲利普・罗斯、唐・德利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艾丽丝・门罗、迈克尔・翁达杰和阿莫斯・奥兹。

颁奖典礼将于6月28日在牛津举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