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归十年,品读香港

2007-06-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芸 我有话说

时间一晃而过,九七距今已十载。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得以踏上香港的土地,近距离地观察这个历史与现实内涵都极其丰富的地方。不过,书本依然为我们提供了走近香港最为便捷的方式。

“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勋爵认为它是‘一个贫瘠之岛,永远不会成为贸易中

心’。”在《香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5月版)一书的开头,英国人弗兰克・韦尔什这样写道,这句话预示着他将更多地从英国的角度来讲述香港的历史,事实上,这确是该书特色,从“参考书目”可以看出,韦尔什依据的主要是英文文献,正可以补国内同类著述的某些不足。韦尔什在书中直率地指出了英国人一向对香港命运不太在意的事实,并批评了二战之后英国没有积极推进香港的民主机制,以及对香港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漠不关心。70多万字的《香港史》覆盖的时间段是从“两个帝国”的相遇到香港前途已定的1990年代,史实极其详备,值得研究者及关心香港历史的读者参阅。

香港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商业都市,《香港股史(1841-1997)》、《香港金融业百年》、《香港地产业百年》(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1月版)为我们了解这个商业都市的前世今生提供了便利。《香港地产业百年》在香港开埠150多年以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展示并深入剖析了香港地产业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历史轨迹,不但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香港地产业的历史,也能给中国内地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以有益的启示。《香港股史(1841-1997)》、《香港金融业百年》揭示了香港是怎样从一个荒凉贫瘠的小岛发展成为今日世界第三大股票市场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事实上,香港“崛起”的过程曲折而多变,其间种种,值得体味。

即将出版的《香港的另一面:一个左派摄影师眼中的六七十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亦值得期待。这本书有点像是《老照片》的一个“香港特辑”,拍摄者蒙敏生在几十年间不间断地记录香港的市井风物,也在摄影棚里拍摄他理想中的社会,既留下了一部弥足珍贵的香港图书史,也展示了一个左派艺术家的浪漫情怀。

谈论香港,就不能不提香港发达的娱乐业。的灰著《香港电影:金像奖帝后列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4月版)涉及31个历届香港影帝影后,资料相当详备,颇具收藏价值。香港资深娱乐记者何江西的《一起走过的日子:香港娱乐圈的旧情与往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涉及的时段大致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而那正是香港影视、音乐及整个流行文化最辉煌的岁月。“我曾经看见李翰祥导演教林青霞演贾宝玉七情上面;曾看见张彻导演高举手上的雪茄,大声呼喝,全场立即肃静……”何江西确实有资格用“一起走过”来命名他这本书。书中文字也许还平常,照片却极为珍贵,每一幅都值得好一番端详。我最喜欢书中写到娱乐圈的明星恋情那段文字:“时光不会倒流,情或许不再,但那一段的时光被我的照相机留下来了。金童玉女,天长地久,男欢女爱,都属刹那,要保留谈何容易,要珍惜更是难上加难。知否世常变,变幻才是永恒,往事只能回味……”读来真有无尽的温暖。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以“香港十年”为主题的图书当然是书业的重头戏。大型史书《香港回归十年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全书500万字,配有上千幅珍贵图片,共分10卷,每年一卷,全方位记录了自1997年以来,香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香港和中央政府、香港和内地各地区、香港和澳门台湾、香港和国际社会的关系。该书采用编年体,综合了志、鉴、史的编纂特点,既为研究者提供分析香港十年发展情况的详细索引,又能让一般读者较为详细地了解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香港全纪录》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同样采用编年体形式,逐年逐月地记载了自1997年7月至2006年12月这十年间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十年中,香港经受亚洲金融风暴、禽流感与“非典”疫情的考验,香港社会在民主政制方面逐步推进与发展,香港与内地在金融、经贸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这一切在书中都有客观、真实的记载。

与上面两书的宏大、全面不同,曹景行的《香港十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4月版)薄薄一册,但也更为亲切、可读。此书汇集了作者1997年以来所写的关于香港的文章共59篇,而这些文章大多可归为时评一类。作者以资深新闻人的敏锐眼光,剖析了回归以来香港在社会心理、文化心态、经济生活各方面所进行的调适,其中涉及香港回归以后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基本上可看到香港十年间的发展脉络。曹景行在文章里常常对香港现实颇多微词,比如:批评香港人自视太高,盲目自大,缺乏把握未来的能力;认为香港人应该学好普通话,要多了解内地……他这些议论应该是不无根据的罢。不过,作为内地的读者,全书中最应该注意的应是这句话:“香港值得内地学习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它的法律制度、金融服务业水准和对世界的了解程度等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