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塞翁遇到莎翁

2007-07-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塞翁(左)是大哥,长莎翁16岁。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四百多年前,西班牙和英格兰的两大文豪――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曾在马德里相遇,

相斗,相知,相惜。这不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电影里。

莎翁生平研究中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一项便是:1586年到1592年间,他在干嘛?

这是消失的六年。莎学者和历史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比如说,他当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特务,在新教的英格兰潜伏起来,搞了六年地下工作;又比如,他跑到了威尔士,隐姓埋名,教书赚钱。另有一种流行的学院派理论认为,他参加了巡回剧团,去意大利唱戏。

但是,近来还有一种不无严肃的新说法,认为,威廉・莎士比亚在英国驻西班牙使馆谋得了闲差,从而有机会公派马德里。一部新近拍竣的西班牙电影采纳了此种说法,并添枝加叶,让他和《堂吉诃德》的作者米盖尔・塞万提斯展开世纪大会面,片名就叫《威廉与米盖尔》(Williamand Miguel)。单以时代论,这是有可能的,不致演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塞翁与莎翁是同代人,且据信于同日――1616年的4月23日去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世界图书日”,选的就是这一天。(插一句,这里面有个小小的误会,由于彼时英格兰采用儒略历,而西班牙用的是格里历,因此,事实上莎士比亚死的要晚一些。)塞翁是大哥,长莎翁16岁。

电影由西班牙新秀伊内斯・帕里斯(Ines Paris)编导一肩挑,叙述马德里的莎塞会,对世界文学史意义重大,因为两人都因此大受影响,在各自创作上产生出一加一等于八的神奇催化效果。

《威廉与米盖尔》将于今年下半年在英国上映,其制片人安东尼奥・绍罗(Antonio Sauro)对7月1日出版的《观察家报》说:“写剧本的时候,我们做了许多研究,有非常有力的证据表明,莎士比亚非常熟悉塞万提斯作品中的打油诗。”学者们相信莎士比亚有航海经历,绍罗则说:“那会儿去西班牙,就跟现在去纽约或上海一样(方便)。”

他还表示:“我们的故事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虚构,但它当然是有可能发生的。”在中国,这么干叫做“戏说”。

电影写道,两大伟男都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在西班牙爱上了同一个女人:莱昂诺尔(Leonor)――但塞翁比莎翁先到。正是因为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罗曼司,莎塞两翁才撞到一起,且双双改变了自己的文学风格。塞翁失恋,而莎翁亦未尽得,前者于愁苦中写出黑色幽默大作《堂吉诃德》,后者受此事刺激,亦从此前以喜剧为主,转向更多的悲剧创作。

在《观察家报》的文章中,凡尼莎・索普(Vanessa Thorpe)写道,莎士比亚去威尔士教书,或去意大利演戏的说法,也只是从其剧作文本中推导而来。那消失的六年,仍然是文学史上一大谜团,也许将永不为我们所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