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琴乱弹

2007-07-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 我有话说

又到“坊间静读”交稿时间。两篇相隔较长,期间过目书籍何止百十,从何说起!只好挑些擅长的,说到哪儿算哪儿,曰有琴乱弹。

一个多月来,连续涂抹“重温美国制宪进程”,凡29篇,自然熟悉麦迪逊的《辩论》([美]麦迪逊著,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60.00元)。《辩论》出版以来,读过两

遍,但都不如这次仔细。仔细,便多有新“发现”,比如会议主席华盛顿的角色,近四个月的会期,几乎一言不发,原来他深怕自己的特殊地位影响他人意见的充分表达。比如为何小邦(州)特别怕议会两院的议员兼职,其实在大小邦实现历史性“大妥协”前,小邦就已预感众议院席位分配拧不过联邦派方案,非按人口比例标准分配不可,所以坚决反对议员兼职,否则本已在众议院站多数席位的大邦,岂非更多的代表在联邦政府其他部门任职吗?

“重温”,也让我有机会复读若干相关作品,感受它们的精妙。我老师李道揆先生的《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84.00元),17年前,社科初版;前年,商务新版;今次社科再版。除定价有些离谱,未曾再有改动。两月前访何兆武先生,谈起李先生,说是当年西南联大同届同学,除他们两位,大概在世的不多了。一时不觉悲从心起,李先生才华横溢,当年从美国匆匆赶回国内,一肚子学问,只这部作品留在世间;可比起李先生,18年去国的杜汝辑先生,已驾鹤西去,竟留不下一部道揆先生一样的作品,客死他乡,情何以堪!

道揆先生这部作品,是1949年以来,关于美国政治第一本也是最重要一本专著。剔除行文中时代刻上的印迹,仍闪闪发着智慧之光。很巧,经介绍,认识回国在北大讲学的美国宪政研究专家,王希先生。正是从谈道揆先生开始我们的一问一答。王希先生《原则与妥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45.00元),2000年以来已出了两版,尽管比较少见专业评论,但其影响仍不胫而走。当着王先生的面,我说出两次读其作品的感受:道揆先生以后,第二部关于美国政治的作品,非你莫属。《原则与妥协》,第一次将美国宪政投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来释读,运用多学科方法,把国人研究美国政治推向新的高峰。

对美国宪政感兴趣的读者,还可选约瑟夫・斯托里《美国宪法评注》(毛国权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月出版,56.00元),和刚刚上市的艾布拉姆斯《第一修正案辩护记》([美]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著,王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5月第一版,25.00元)来读。前者虽写于一百多年前,但由于其文本上的特点,逐条释读并加进克制评论,价值不可低估。后者的可看之处,是它的针对性。

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美国宪政实践,关于最高法院,可先从《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任东来等著,中国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35.00元)读起,作品活泼而准确,为最佳入门。上月任先生主笔的《在宪政的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出版,亦不妨翻阅。进一步的读物,还有施瓦茨的《美国最高法院史》(毕洪海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出版,42.00元)和比克尔《最小危险部门》。关于国会,没有很好的入门书。孙哲主编和撰写的几部作品,虽深了些,但关心到国会一层的读者,读读也不会太吃力。孙的两部专著,侧重国会政治实践,讲史稍感不足。美国人David R.Mayhew《事关选举:美国国会的政治解读》,是读孙作时必要的参考。周琪主编的《国会与美国外交政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32.00元),是难得的主题作品,研究非常扎实。关于总统,入门恐怕没有比德格雷戈里奥《美国总统全书》([美]威廉・A・德格雷戈里奥著,周凯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99.00元)更合适的读物。

最近出版的一部关于美国战略的书籍,我以为被重视得不够,即《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美]托马斯・巴尼特著,王长斌等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38.00元)。作者为资深美国战略分析家,作品脉络与福山《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遥相呼应,出发点更接近前总统福特,立场却秉共和党传统中间派,也就是老布什代表的一脉,是近年极其少见的相关题目中文翻译作品。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牵头、汇聚千名有关专家智慧的《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著,相蓝欣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49.80元),最近也出了中文版。这部10万字左右的作品,大胆预测15年后世界格局的方方面面,基调与《五角大楼的新地图》颇相似,比较乐观。

以上虽罗列若干,仍属冰山一角。学者写的随笔式作品,随便操上两本,都值得翻翻,远的别落下陈之藩的《剑河倒影》,近的有储大建《大学与城市:哈佛访问学术日记》、冯建妹《耶鲁精神:感受耶鲁大学及其法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