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者动态

2007-07-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洁采访整理 我有话说

汤一介《儒藏》出版计划有所推迟

汤一介被儒藏捆得死死的。儒藏共计281册,上半年已经出版了两种,分别是第108册(包括《中庸》《大学》和《论语》的一部分)和第281册(出土文献部分,包括马王堆汉墓帛书和郭店楚简等)。按预定计划,今年要出版30种,但现在计划有

所推迟。一方面是学术队伍的人力有限,三十几个合作单位,包括26所高校,光校点人员便有300多人,这么庞大的学术工程,惊人的工作量,现在正式在编的却仅6人,加上返聘的3名老教授。另外,也有出版社方面的原因。北大出版社并不以古籍出版见长,古籍编辑队伍的力量不够,导致有部分书稿,如《诗经》,已经编好、交稿,但放到出版社,不能很快出来。今年大概只能出十几本了。不过汤先生不急。前几天去看季老羡林,他也说不急,宁可慢一点,要好。毕竟是要进入历史的东西。

乐黛云要写文章论孔子

跟一介先生的耿介严谨不同,乐先生更欢乐,乐山又乐水。有机会,她总和汤先生一起出去走动,开会也是会友。前一段刚从北欧四国回来。以瑞典的孔子学院为首,北欧的汉学研究自成“圈子”,夫妇俩参加了讨论会。然后,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15届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主题是“对话”。两人也都发言了。

现在正看鲁迅,她要搞清楚鲁迅为什么批评孝道,为什么骂孔子。至少,对于当下来势凶猛的读经热、各式各样试图恢复汉服的活动,乐先生持相当保留和谨慎态度,孔子在全球化的对话中能否立足,如何立足?不读经更重要的解经工作如何有建设性地展开?她要写一篇关于孔子在当代社会能起什么作用的文章。

资中筠有写回忆录的计划

资中筠一直有几个写作计划,包括思想改造的过程,亲身经历的国际活动,参加国际和平运动代表团时能接触到的各界名人,她都接触过,关于他们的回忆文章,正在一点一点地写,她也有写回忆录的计划。《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上、下册)》要再版了,刚修改完,还是在三联出。

活动还是一如既往地多:美国朋友来了,要接待;因为《财富的归宿》一书,要参加一些公益基金会的活动;要讲学,要参加学术会议,还要照顾体弱多病、每周定期做透析的老伴陈乐民。

王铭铭梳理历史上的“西方”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王铭铭只做两件事:审文章和写文章。审文章,是他在编《中国人类学评论》,这本杂志性质的不定期出版物,团结了国内一批富于思想和创新性的人类学学者,发表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前国内人类学研究的水平,目前已出了三期,第四期下个月就要面世了。王铭铭为《中国人类学评论》付出了很多心血,他负责筹稿、联络、审读稿件内容,另有助理负责看文字。

另外,他想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一篇文章,现在也进入了写作过程。他想梳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西方”观念。在上古,西方指的是遥远而模糊的羌戎民族;汉代具体为匈奴;随后因为佛教的传入,印度成了西天,可以去取经的地方;从唐到元又一转折,随着航海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正式的“西洋”概念在元代出现了,而近代以来,普通人心目中的西方或西洋就是欧美,这一印象直至今天……自古以来,我们就有“西方”的概念,但这个词的所指在不同时代却是不同的。理清这个脉络,对于我们今天如何面对全球化,如何自立是大有意义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