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柳斌杰:书展为上海文化增加精气神

2007-08-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丁杨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同前身上海图书交易会相比,目前的上海书展无论规模还是内涵、影响力都有了很大变化,已成为具有一定品牌的国内出版业盛

会。今天的上海书展从原来的区域性展会变成有一定国际性的展会,除了国内出版界的积极参与,还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外出版商的关注。同时,上海书展也从最初出版业界的订货活动发展为上海市民的阅读文化盛会,从单纯的图书销售发展成推动市民阅读的大事,打造着国内外出版文化的交流平台,是实施出版文化‘走出去’的一扇窗口。而这些,对于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是非常重要的。”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即将举办的上海书展接受读书报记者采访时,对上海书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书展期间的上海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上海“打造文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上海书展扮演着重要角色。柳斌杰指出,上海是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发源地,是我国的出版重地也是出版高地,上海出版业代表着我国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综观今日世界之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其城市魅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柳斌杰认为:“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发达的商业、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需要灵魂,要有文化。城市文化的核心是在出版业,虽然今天的知识传播方式很多,但知识传播的基础还在于出版。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上海书展为上海的灵魂增加了精气神。”谈及本届上海书展组织了大规模的原版外文图书展销,他肯定了近年来上海出版界在对外交流上的成绩,特别提及沪版图书在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上的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缩小版贸逆差做了贡献。“沪版图书的文化品位较高,出版范畴全面。上海的经济发达,文化市场发育很成熟,容易和国际出版业对接,也是最适合国际出版业生存的中国城市。”

记者了解到,本届上海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邀请了包括于丹、易中天、黄永玉等深受读者欢迎的人士参加,组委会计划开通免费巴士线路,读者可凭书展门票上车,此外书展将在每个楼层辟出休闲区域,在展馆一楼为读者设图书托运点……这些举措为普通读者搭建了公共阅读文化平台,为读者参与其中提供了便利,强化了书展在丰富上海市民精神生活、提升上海的城市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对此,柳斌杰说,“这也意味着上海书展功能的进一步拓展,非常有利于营造全民阅读环境,进而带动全民读书,建设学习型城市。上海书展要充分利用上海的优势,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出版业提供一个国内国际交流的平台,这方面上海还大有作为。另外,书展的主题要更加鲜明,要策划对社会、对市民有吸引力的主题。书展不要仅仅作为书展来办,要办成城市的文化盛会,市民的文化节日。这样参与的市民才会越来越多,书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更好。”

不可否认,上海的经济发展对于长三角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影响巨大。在谈到如何才能让上海的文化发展同其经济发展相匹配,上海书展能做些什么时柳斌杰分析,上海的文化影响力曾经受到一些影响,原因之一是体制障碍,比如出版市场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垄断经营造成上海周边省市的市场自成体系,原因之二则是上海出版业缺乏向周边辐射的意识。“上海书展的成功举办逐渐打破了上述地域性界限,对周边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书展的鲜明国际特色使得其他地区的出版业也能够利用上海这一窗口向世界展示自己。”柳斌杰相信,虽然目前文化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还不算大,但未来的文化产业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上海书展的发展经验值得向全国各地推广。他提出上海书展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把上海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上海的出版人才、综合实力、在全国的地位是最大的优势。二是要突出出版品位。真正好的出版文化产品一定是有品位的,这样才能留得下来,而出版物的品位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要进一步增强书展的互动性。要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这方面上海还有很大余地。四是要在服务市民上下功夫,目前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柳斌杰还表示,在培育上海书展品牌的过程中,政府的推动是必要的,但是最终上海书展是需要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否则其自身生命力就很有限。“通过市场化运作,使上海书展的运作方式同上海的市场机制接轨,这样会形成良好的长期机制,这个活动才能长期搞下去。毕竟,市场运作也代表一种文化的尊严。希望上海书展在提高文化品位的基础上更加开拓市场化的前景。办书展不追求市场效益是极大的误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