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萨苏:在日本写抗战故事

2007-08-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栏目主持/采写:舒晋瑜 我有话说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现兼任《

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曾出版过《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等书。其博客点击量达1800万以上,被评为2006年度新浪最佳写作博客。

不久前,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抗战图书《国破山河在》,发行没几天就重印,其作者是在网络上赫赫有名的萨苏。著名学者葛剑雄对这部书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萨苏先生的文章很有吸引力,语言亦庄亦谐,举重若轻。”

记者日前采访了萨苏,听他讲述写书和书外的一些故事。

读书报:刚刚从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那儿得知你的新书《国破山河在》要重印了,当时想过会卖得这么火吗?

萨苏:这本书无论是我还是编辑朋友都出得颇为紧张,应该说看到卖得还好,我们都长出一口气。山东画报出版社出这本书,最初谈的时候,可以说他们本意并不在经济效益,让我很是感动。

但是,今天这个社会,不讲经济效益也是不行的,要是真卖不动,出版社也会很头大,我也会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所以,能够很快重印,我们都感到高兴,是要握手庆祝一下的。我们原来担心销量,并不是因为内容――因为相信国人对抗战的感情和关注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弱,问题在于其中的文章我都在网上发表过,所以,既然网上可以看到,读者们会不会就不买书了呢?对于老编辑们来说,网络可是个新问题,谁也拿不准。不过,看来传统媒体的魅力和市场不是网络可以抵消的。

读书报:怎么想起写这样一本书?

萨苏:促使我在日本研究抗战史料的机缘,是一次到某个佛寺访问,偶然看到一个日军步兵少佐的墓碑。碑文说明,这个叫福井义的军官1933年战死在齐齐哈尔附近。

这让我感到有些困惑。因为我的印象中,抗战是从1937年开始的,而东北军是一枪没放就丢掉了东三省。那么,这个日军少佐1933年怎么会“战死”在齐齐哈尔呢?

疑惑使对历史有些偏爱的我忍不住寻找这件事的真相。结果发现,他是1933年年初在“讨伐马占山之役”中被击毙的。那时,正是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艰苦支撑的最后时刻。不久,这位弹尽力竭的爱国将领就被迫率部撤往苏联。出乎意料的是,在我找到的文献中,有日军和马占山将军所部交锋的大量史料和照片,如中国军队在电波状战壕中的坚守、双方的炮战、日军的伤员、葬礼等等。显示在日军侵占黑龙江的过程中,中国军队显然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抵抗。这些都是在国内不曾见到的。

而这次寻访又让我发现了另一个惊讶的事实:日本现存文献保留了侵华战争的大量资料,包括照片、记录,甚至实物,很多材料读来栩栩如生。我产生了一种想法――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这些资料中,从敌方的眼睛里,回看那段历史呢?而且这些材料可能埋藏着我们所不了解的一些事实。

于是,旧书肆、资料馆、日本老兵的家……在业余时间寻找史料,就成了我的一个固定工作。

在这些资料中,我看到了一个个当年的中国人,他们或刚烈、或勇猛、或聪颖、或机变,用他们的脊梁扛起那个时代中国的命运。

写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脊梁的回忆。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国家义无反顾,捍卫国土。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的尊严。

读书报:能介绍一下你的经历吗,为什么对军史如此感兴趣?

萨苏:我父亲在科学院工作,所以上学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在科学院数学所的平房宿舍度过的。

我写军史受舅舅影响较大,但我的生活环境也很独特。科学院宿舍和部队大院有些相似,一个单位的许多家庭住在一个宿舍里,邻里间有一般街坊的相互帮助,更有朋友之间的亲如一家。这家的父亲工作紧张之时,大体那家的父亲也是紧张工作,比如有个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下来,大概全院各家就都不能正常开伙了――由某个妈妈带着集体去吃食堂。

科学院的习惯是没有上下班的区别,所以家中就经常高朋满座,谈的都是正常人不明白的东西还孜孜不倦。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曾很好奇科学院的人平时都干什么,于是问我这个“知情人”,而我想了半天也琢磨不清,最后回答老师“他们数数,数啊数啊数啊数”。说完觉得还不够深刻,再画蛇添足加上一句“最后都数不清了”。

读书报:你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怎么毕业后从事IT工作?

萨苏:我们那个系很有意思,入学时是图书馆系,然后改成图书情报系,毕业的当口,又变成信息管理系了。社会需要嘛。老实说,那时教授们可真苦,为了适应需要,三天两头修改课程。有一次,在男生食堂看见李广健教授抓个馒头对大门运气,不知道跟谁。可教授要打架又有谁敢去劝呢?大家只好绕着走。

第二天见到李先生的夫人问起,李太太苦笑一声,说这正常,他下个学期要开C语言,自己也是刚学,压力太大,这几天想起个问题来就是这样神神叨叨的。

跑题了,我从事IT可说正常,一方面信息管理系最强的两门课就是计算机和文献检索,另一方面我从中学毕业开始,就跟着萨爹开始学编程。他的工作很辛苦,我学好了编程,有时可以给他做一点小助手的工作,算是帮大人节劳一些。这份经验,后来对我从事IT工作有很好的帮助。奶奶说,你的简历上“计算机”可以写“家传”――老太太的建议我90%会采纳,这个想了半天还是算了。我怎么写?“祖传八辈五计算机专科”?

读书报:为什么会在日本工作,定居?

萨苏:这完全是个人原因。妻子的父母在日本,很希望小女儿能在身边照应一些。我的妻子曾远离家人随我在北京住了六年,条件颇为艰苦:和我奶奶一起住在东四的老平房,用土暖气,也没有卫生间。为了让我们这边暖和些,奶奶在冬天经常悄悄把自己那边的暖气截门关掉,而妻子又经常悄悄帮她打开,关掉我们这边的……她随我的岁月里毫无怨言,所以,当她的家人需要,我也就陪着她在日本度过了七年的日子。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这不过是一个丈夫对妻子应该的体谅,相濡以沫是我们的传统。

读书报:怎么娶到的日本媳妇,你口中的小魔女?

萨苏:1995年我到嘉定讲课,结识我太太,那时她是我们公司医疗部的客户,我讲课时讲了个有关日本人的笑话,众人哄堂大笑,我却不知道下面还有个日本人。她下课即来找我,遂天南地北聊起来,她自己讲普通话说的不太好,用的中国名字,我还以为邂逅江南佳丽,入围中而不知也。

而后即告我已调北京,更得接近。一同骑车出榆关,畅游北戴河,夜走津门,我以为得红颜知己。一日俺娘不放心,偷看儿子约会,回来讲这女孩子长相有点儿古怪,眉宇间宽阔不似我国人。这才空山大索,诈出真情。果一东瀛扶桑也。

二人情愫已生,而种族家国之隔阂油然而生,委决不下。难以决断,祖母多谋善断,幼时相依为命,感情不同,故此前去找老太太一诉衷肠。

老太太详细问过前后,乃徐徐道来:日本人也没有什么不好。然后举她在沈阳时代的日本邻居。对一般日本人的情况,我祖母也多有正面描述,比如日本警察比国民党的尽心敬业。我当时哪知道老太太的心思呢?后来她告诉我对我太太印象很好,哪国人无所谓,人好最重要,试图力促这门婚事,所以不对我讲当年的事情。

结果,我和我太太在相识六个月后于北京结婚。按老太太的安排,我们没办婚礼,后来到南方旅游了一次。我的婚姻很幸福,到今天我也很快乐。

说起来因为这种特殊的情况,她对中国和日本的感情上,恐怕难说哪个更重。而此人对此十分模糊,对于种族家国一无概念。她的态度相当简单――我知道你反日,我也不反对你这个,要是两个人结了婚,用中国姓以后和你一块儿反也行。当然中国结婚是不需要换姓的。

所谓“我愿随你浪迹天涯”,很多女孩子都可以说,而实际上女孩子多喜稳定,真的要是随着你漂泊万里,其中甘苦,就不是每个女孩子都能够承受了。我的情形,大学毕业以后换了几个地方,北京,新加坡,圣何塞,奥马哈,东京,大阪,一路如风吹落叶,雨打浮萍,我始终感激我的太太和我风雨同舟,乐乐在一起,苦苦在一起,因为丈夫调动频繁,自己稳定的工作也不要了,任劳任怨,始终如一。做男人的,还求什么呢?

读书报:家人和朋友对你娶个日本媳妇怎么看?

萨苏:我所受的教育和周围的环境使我对日本的看法一度相当偏激。有朋友知道我的立场,便问我,所谓国恨家仇,您怎么又找了个日本人呢?你家里人没意见么?她对这些又怎么看呢?

我妻子是个为人和善也很受长辈喜欢的人,没什么心计还有些小马虎。相处之后大家没有谁觉得有什么异样。其实我们的传统看人并不怎么在乎出身,而是看本人的为人。

读书报:在博客上看到你可爱的女儿,她平时讲中文还是日文?一家三口平时在家用什么语言交流?

萨苏:她基本还在兽人状态,语言上难说得很,我是期望她从小掌握中文、日文和英文,并且有意这样培养她。但我那口子说这样做的结果呢,不是她掌握了三种语言,就是干脆会保持在兽人状态无法进化了……我们在家以中文为主,因为我的日文实在是难以过关,不用中文,很多事情说不清楚。

读书报:什么时候开始写博客,最开始是在哪家网站?

萨苏:2005年年底,受新浪的朋友们邀请,开始写博客,至今也只此一家。在这之前,我经常在一个海外的BBS网站“西西河”写文章。这个网站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让海外华人的孩子们得以不忘却故国的衣冠。在那儿写点儿东西,如果能够让我们在海外的第二代第三代因此而亲近些中国的语言和文化,那就不仅是一种努力,而带有了一点责任的性质。不过,西西河的服务器和国内通信接入有时不太稳定,所以现在我在网络上通常都是国内在自己的博客上活动,国外则在西西河上活动,一直如此。

读书报:你的博客获得2006年度新浪最佳写作博客,有人说你的博客才是最火的博客,比老徐的强多了。

萨苏:你这不是让老徐的粉丝来砸我么?一个多亿呢,一人一口唾沫老萨就游泳了。我的博客算不上火,一篇文章的平均点击率几千而已。在新浪开博客的许多大学生,稍认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达到这个水平。所谓火的感觉,和有一些比较固定而有深度的朋友经常来点评大概有关系,有时候他们在我文章后面的跟进评论,比我的文章更令人感到有价值。这让我也挺嫉妒的:到你家,用你的灶你的锅,烧出来的菜就愣比你自己做的好吃,这什么感觉吗?

读书报:你应该是新浪最勤奋的博主,前几天看的时候已经有1200多篇了,哪来这么多时间写博客?

萨苏:和工作有关系,我是作IT国际项目协调的,各国之间存在时差,这份工作有的时候要长时间加班,甚至等几个钟头直到对方可以开始工作。等待之余,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有的朋友这种时候喜欢打游戏,有的喜欢打盹,我恰好是喜欢写东西而已。另外,每天上下班的电车上,也是我写作的理想时间,有的时候身边人的神态、动作,也会触发灵感的。我的文章中,关于交通和发生在车上的事儿描述总是多一点,大体就是这个原因了。

读书报:在日本生活、工作习惯吗?

萨苏:我所在的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程序与标准都是一样的,所以工作上没什么习惯问题。

门口有一家肉铺,从猪头到猪肚都可以随时买到,男人嘛,第一个要习惯的问题就是吃,这个解决了,大体也就没什么不习惯的了。情感方面,我和父母的交流反而多过在身边的时候,我从未感到自己远离故国的土壤。这大概就是网络时代的好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