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筑网络信义刻不容缓 《网络伦理学》呼之即出

2007-08-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隽 我有话说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一路高歌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滋生了难以清除的恶果:技术的失控与管理的漏洞,法律的无奈与道德的迷失,在一波波网络浮躁里,不断翻新着一次次的网络“恶搞”,滋长着一棵棵的信息“恶草”,我们所倡导的“文明办网”、“绿色网络”之风,显得如此苍白,又如此脆弱。其原因何在?我们

又该怎么应对呢?

网络,你到底要走向何方?

1969年10月29日晚,美国加州大学的雷纳德・克兰罗克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通过远程联网把“LO”两个字母发送到斯坦福学院的计算机上,成功地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通讯。这次试验被认为是互联网诞生的标志。迄今已度过37个春秋的互联网,被不少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无孔不入地蔓延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然而,目前互联网的迷失,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而是荣辱美丑的模糊,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底线伦理的忽略,正如美国波士顿学院斯皮内洛教授曾严肃批评过的那样,“社会和道德方面通常很难跟上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抓住信息时代机遇的同时,却并不总是能意识到和密切关注各种风险,以及为迅猛的技术进步所付出的日渐增长的社会代价。总之,它的步伐常常比伦理学的步伐要急促得多,而正是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构成了某些严重威胁。技术的力量所造成的社会扭曲已有目共睹。因而,完全被信息技术支配的危险,以及置身于社会学家韦伯所谓的‘铁笼’之中的担忧都是实际存在的。”

现在,这些网民发现这种担忧已真的存在了:他们把网络看成生命的全部,在虚拟世界里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成为一个个网络“动物”、游戏“俘虏”,变成“愤青”,扮成“侠客”,在他们眼中,网络不是工具而是玩具,弥漫着不伦不类的网络语言,追捧着木子美、流氓燕、芙蓉姐姐这些另类的“网络偶像”,炒作着个人隐私的网上“走光”,追求着学术和技术上的急功近利,加上网络色情猖獗,病毒泛滥,黑客横行,虚拟财产保护成“真空”,网上交易少诚信,网上知识产权闹纠纷……如此种种,人们不禁要问,网络到底要走向何方?

其实,网络与网络的运用后果并非绝对分立,网络本身是负载价值的。它所负载的价值是社会因素与科技因素渗透融合的产物。对此,湖北省公安厅网监总队网络侦察技术行动队侦察大队长徐云峰博士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把传统社会既有道德的运行机制引入网络领域。网络伦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对的紧迫问题,如果不能从社会学的角度正确研究和引导,不能从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保障,不能建立全社会的虚拟空间的诚信体系,将严重影响网络在我国的正常和健康发展,因此,构建技术、管理、法律和伦理四措并举的立体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构筑安全的网络信义,刻不容缓。

伦理,这只“看不见的手”

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国内外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的网络立法,就是从法律方面对互联网行为进行界定。在阐述自由经济中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时,18世纪的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采用了“看不见的手”的比喻。他认为,只要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并且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那么就不需要有人来管理,将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控,经济运行由此可以自动达到最佳状态。这只“看不见的手”强调的就是社会的责任和个人的奋斗。

而在虚拟世界中,互联网的道德已经成了社会道德的一个延伸,网络伦理也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当每一个网民都树立互联网的责任感、遵循网络伦理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的时候,互联网的发展将会是健康和良性的。

如果说在以求知为主要目标的时代,依靠科学的社会规范内化于科学家的意识中的“科学良心”和“超我”,可以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那么,在功利和求知双重目标并行的大科学时代,除了诉诸科学家个体的道德自律,还必须强调外在的有力的规范结构的建构。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网络伦理学》应运而生

近日,李长春同志在北京调研考察时指出,互联网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按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信息网络伦理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就是要求每一个网络经营者,每一个网民要切实扬荣弃耻,文明办网,知荣明耻,文明上网。最近,北京14家网站倡议宣传、贯彻、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议文明办网,唱响主旋律,褒扬高尚品德,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主动承担起网站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光荣责任,正是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网络文明新风之下,技术与伦理实践的一次升华。

天下本无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网络本无序,责任感多了便有了序。由徐云峰博士撰写的《网络伦理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该书把网络伦理约束作为网络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角度地对网络伦理规范、原则及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对策作具体阐述,涉及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包括网络与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与网络伦理、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网络问题与伦理危机以及网络规范等内容,分析网络技术与伦理价值选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造福人类及其环境的技术与伦理实践,促成网络技术与网络伦理体系两种因素的良性互动,构筑一个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网络文明新风的虚拟社会,构建我国信息安全的立体防御体系。

据记者了解,《网络伦理学》作为国家《信息安全系列教材》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参加了7月27日―7月30日在湖南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信息和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该书已经成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和湖北警官学院等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教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