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字化阅读成为出版业发展重要增长点

2007-08-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丁杨 实习记者 张彦平 我有话说

本报讯 “面对技术进步,面对新的媒体、载体、材料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我们如何应对?我认为,对新技术和新媒体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即‘主动参与、积极应对,为我所用,趋利避害’。”在新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人们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于昨天在京举行的2007北

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明确了出版人应有的态度。作为2007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本届国际出版论坛延续着高层、高端、专业的特质,包括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有关领导以及来自贝塔斯曼直接集团、北京方正阿帕比公司、当纳利集团等国内外出版界人士参与,就“阅读新趋势与出版业的发展”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展开交流。

围绕上述主题,柳斌杰表示,这种新趋势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同时网络阅读则势头看涨,对此,柳斌杰说,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出版理念正在形成,形态更加丰富。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五年间的增长超过了10倍,将成为今后出版主流。”他同时肯定了传统纸介质图书阅读的重要地位,认为传统出版业面临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巨大改变应寻求新的突破口,以实现出版业真正的繁荣与发展。

谈及阅读新趋势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对记者说:“手机、网络等阅读趋势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高新技术的体现,这些技术既给出版业带来发展空间,也能克服传统阅读的时空局限性,为读者提供海量信息,因此传统出版业对这些技术是不可抗拒的。”拥有驻站作者2万多名,在线作品3万多部的幻剑书盟网站是国内极富影响力的原创文学网站,很多网友已习惯定期在该网上阅读新贴上的内容,该网站总经理孔毅分析,阅读新趋势产生的原因很多,以网络阅读为例,获取成本低――目前大多数网络内容还是免费浏览的,并且网上空间极大,检索比较方便,存储也方便,是一种更环保的阅读。他预计,未来的阅读地点将更多元化,方式及媒介也将更加多样化,最普遍的阅读方式将是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的是,网上阅读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像幻剑书盟就是将读写合一,作者和读者能够随时进行网上交流,这也便于作者更了解和贴近读者的阅读需求。南京大学在读研究生小浦觉得,如果自己想看的书市面上不容易买到或者书价过高不易承受,就会选择网上阅读或下载电子书,因为写论文,利用网上的数据库对其来说也是必要的,“我会进入多种报刊论文数据库下载论文来看,去图书馆翻找每年的合订本太不方便”,但是她也强调,纸质图书阅读仍是她的首选,因为“拿在手里的质感以及它所要传递的情感,白纸黑字给人带来的慰藉不是网络和电子书所能比的”。

阅读趋势的多元和更新,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出版业前行的力量。柳斌杰在论坛上的发言中认为,读者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为以“内容产业”为核心的出版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阅读习惯的视听化和互动化,也给出版业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他还指出,目前我国出版业的内容原创力不足,而创新是中国出版业的希望所在,出版界应充分利用新媒介和新技术推动内容创新与资源整合。郝振省则从专家的角度对传统出版业提出建议:“目前来看,有深度的思考性阅读和精神层面的阅读还是要靠纸质图书来实现,多数人还是倾向传统阅读,所以传统出版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传统出版业由于急功近利出现的出版泡沫化值得反思。传统出版要有文化自觉、理性追求,坚守自己的文化尊严,坚持文化品格才能有持久的魅力,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他建议传统出版业要积极参与阅读新趋势,设计开发新产品,进行跨媒体出版,对原有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孔毅坦承网络阅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内容,网络提供的更多是大众化的作品,而很多专业领域的内容则并不丰富,另外网络原创作品质量不如人意,精品有限。他认为像幻剑书盟这样的原创文学网站对出版业的整合作用很大,“可以整合作品,做网络销售、手机阅读和实体出版,也可以整合出版资源,毕竟网络读者众多”。他并不觉得包括网络阅读在内的阅读新趋势对传统出版业构成威胁,因为中国的整个阅读群体在变大,提升空间还很多。随着出版社市场化程度提高,传统出版会与网络互补、互动,实现双赢。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公布的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划中,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的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已被列入科技创新重点。总署也将实施并推进数字出版战略,出台有效产业政策,促进不同出版形态间的相互融合,消除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兴网络出版产业的体制性阻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